【大紀元2014年09月07日訊】管仲,名夷吾,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父親曾是齊國的大夫,然而到管仲這一代後,卻是一貧如洗,但管仲絲毫不以貧困的生活為恥,他經營了小本生意來維持家計,更是認真的苦讀詩書,勤練武藝,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負。
儘管管仲十分熱中於仕途,曾三次踏入官場,卻都因得罪了官僚而遭到放逐、罷黜的命運,但他並不氣餒。幸運的是,他有一位知己鮑叔牙。家境富有的鮑叔牙十分瞭解他,並給予他精神和經濟上的援助,而管仲也不辜負鮑叔牙的厚望,孜孜不倦,從不懈怠。
關於二者的關係,歷史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他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裏年老的母親。
正因為如此,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有一段時間齊國朝政很亂,公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獲聘輔佐齊國的公子糾,而鮑叔牙輔佐了其弟弟公子小白。管仲和鮑叔牙非常有先見之明,各自護送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到魯國和莒國。
當時的齊襄公是個殘暴的昏君,他在一次內亂中被齊國大臣所弒,當襄公崩逝的消息傳來後,兩個公子都急於趕回齊國去登基。這時,魯莊公命令管仲,趕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狙擊趕路的公子小白,管仲那一箭射中了小白的銅製衣帶的鉤。也許是天命所定,公子小白從草地上爬起來,繼續駕著馬車,一行人不分晝夜的趕回齊國去登基了。
即位後的公子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這一天在書房裡,齊桓公正思索當時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帶的情景,這時鮑叔牙進來看見齊桓公臉上的肅殺之意,便說:「如果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話,一定要以管仲為相」,並說明了管仲有經世濟民的才能,齊桓公聽罷同意起用管仲為相。
自從管仲當上了宰相之後,齊國國運蒸蒸日上,無論是經濟、農業、稅賦等等,莫不兼顧。除此之外,管仲還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齊桓公和管仲立下誓約,與諸侯歃血為盟,果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之下,充分的發揮了「尊王攘夷」的精神,南征北戰、無堅不摧。齊國在諸侯國裡脫穎而出,成為最富強的國家,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不過,當時的楚國並不願聽從齊桓公的號令,齊國大將紛紛請纓去攻打楚國。管仲認為齊楚旗鼓相當,雙方開戰必將使生靈塗炭,因此表示反對。但他卻想了一個妙計。他派齊國一百多個商人去楚國買鹿,並揚言:「齊桓公買鹿,不惜重金。」當時鹿還是稀有的動物,只有楚國有,一頭鹿需花二枚銅幣。
楚國的商人聽說後,紛紛加價,一頭鹿的價格不斷暴漲,管仲的收購價提到了四十枚銅幣,與數千斤糧食的價格相同。楚人放下農具,士兵放下武器,也相繼去深山捉鹿。一年間,楚地大荒,銅幣卻堆積如山。就在此時,管仲下令各國商人禁止將糧食賣給楚國。楚國人缺少足夠的糧食,無法抵禦齊國的進攻,楚王只得同意臣服。管仲的智謀由此可見。
由於管仲有獨特的見解,有堅忍不拔的毅力,有匡復天下、成就大事的自信,因此深得齊桓公的信任。由於操勞過度,管仲一日染了風寒,性命垂危。齊桓公聽說後,前來探視,並餵食管仲湯藥,管仲感激涕零,說道:「臣一生之中有兩大樂事,一是結交鮑叔牙這個知己,二是遇到像您這樣的明君。但遺憾的是臣再也不能為齊國百姓效命了。」說完之後不久便去世了。
管仲在世時,還以自己的政治主張為基礎,寫就了《管子》一書。中國歷史上像管仲這樣有抱負、有恢弘氣度的宰相實在不多,而這也正是他留名青史的原因。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