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鎮海濱公園位於宜蘭壯圍鄉永鎮廟後方的海邊,永鎮廟是明顯的地標,沿著濱海公路(台2線)來到里程145K的永鎮村, 即可看見路旁這間大廟。
永鎮廟,主祀開漳聖王,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清嘉慶元年(1796), 吳沙率眾入墾噶瑪蘭,吳沙是福建漳州人,當時入蘭的移民以漳州人居多,也帶來了開漳聖王的信仰。
永鎮廟,據說是宜蘭地區最早的開漳聖王廟。壯圍,則是當時召募漳州籍的鄉勇,所建立的武裝拓墾基地, 因此地名被稱為「鄉勇圍」,俗稱「民壯圍」,後來簡化稱為「壯圍」。
從永鎮廟旁的坡道上行約三、四分鐘,即抵達永鎮海濱公園,入口處設有小型停車場。公園位於海濱,設有棧道及觀景涼亭。 高架的棧道通往海灘,海濱公園主要的特色是海景及沙灘,公園面向遼闊的太平洋,海上近處有龜山島,沙灘則綿延十幾公里, 北至竹安溪口,南至蘭陽溪口,來此可以漫步沙灘,玩沙戲水觀浪。
因為沙岸的地形,所以早期永鎮的漁民採取「牽罟」的漁作方式,用漁舟將漁網載至海上,於兩處定點置網, 然後眾人在沙灘合力將漁網拉上岸,這是一種的古老的魚撈作業方式,至今仍然偶爾可以看得見。
永鎮海濱公園的海岸,有一條自行車道,稱為「壯圍濱海自行車道」,又名「宜蘭濱海自行車道溪北段」。
這條自行車道北起竹安溪口,南至蘭陽溪口的東港,全長約14公里。自行車道也適合進行海岸健行。
自行車道沿途有不少小路可以通往海灘,可以或近或遠的走一圈海灘加自行車道的環狀的散步路線。
永鎮大約位於壯圍濱海自行車道的中點,由此往竹安或東港,各約7公里,永鎮廟旁的商店有提供出租自行車的服務。 於是我租了一輛自行車,往南騎往蘭陽溪口東港。騎著車,沿著海岸而行,吹風看海,路旁防風林的樹間草叢, 時時傳來清脆悅耳的鳥蟲聲,伴我前行。大約50分鐘,抵達蘭陽溪口的東港。
蘭陽溪,是宜蘭第一大河川,宜蘭河及冬山河都在這附近匯入蘭陽溪,形成寬闊的河口。 早期宜蘭人習慣將稱寬闊的河流稱之為「港」,因冬山河下游原為噶瑪蘭族加禮遠社的居地(或稱「加禮宛社」), 因此河口被稱為「加禮遠港」。蘭陽平原的烏石港在西邊,被稱為「西港」, 加禮遠港是烏石港東邊的大港,所以這裡就被稱為「東港」了。
「東港」的地名,其實是早期地理錯誤概念下的產物。
從現代地圖可以清楚看出來,烏石港是在北邊,東港在南邊,所以東港應該稱為「南港」才對。
清朝時,稱蘭陽溪以北的蘭陽平原為「西勢」,而蘭陽溪以南的地區則稱為「東勢」, 所以宜蘭河舊稱「西勢大溪」,蘭陽溪則被稱為「東勢大溪」。
這是因為當時缺乏現代測量技術,所以無法正確掌握土地的真實地貌。 古人只知從台北盆地向東行,溯著基隆河,翻過三貂嶺,一路朝東而行,就可以抵達噶瑪蘭; 而更向東行,就可以通往奇萊(花蓮),所以先民印象中的蘭陽平原是東西走向, 所以才將蘭陽平原的北部及南部稱為「西勢」與「東勢」,於是就有所謂的「西港」、「東港」的稱呼了。
東港曾經是蘭陽溪以南的門戶。《噶瑪蘭廳志》形容東港:「港口之水較烏石港口計深三尺,並無暗礁。 三、四百石之米船,可直收入沙岸。」由於是港口要地,清代在此建兵房七間,駐兵三十名。
如今的東港已淪為蘭陽溪河口的小河港,由於淤積嚴重,船隻進出困難,現在只能行駛舢舨漁船而已。 蘭陽溪口則已被劃為水鳥保護區,成為一處賞鳥的景點,禁止任何風帆、沖浪等遊憩行為。
東港碼頭旁有一處榕樹公園。種植兩排十幾棵榕樹,樹冠枝葉茂盛,彼此相連, 濃蔭形成天然的綠色涼亭,樹下有攤販商家及投幣式卡拉OK,供遊客遊憩。
榕樹公園底處有一間大眾爺廟,祀奉早期因戰亂、 械鬥或病亡的無主孤魂枯骨。
大眾爺廟旁有小路,通往附近的觀景平台,附近有兩條林間步道,稱為「東港休憩漫步道」, 與海岸的自行車道相接,可以右去左回,環繞一圈。右線林間步道較靠蘭陽溪河口, 步道路況較佳,去年及今年,我各曾來過一次東港榕樹公園,走過這條步道。
今年來訪,正是三月天,春暖花開,右線林間步道的苦楝樹群,枝葉開滿淡紫色的花朵, 蔚成美景,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左線林間步道位處較內陸,途中部份路段雜草較多, 缺乏維護,路況明顯較差。
壯圍濱海自行車道的南段,靠近東港,海岸防風林生長較為茂密,林投、木麻黃、海檬果、苦楝等喬、 灌木林立於路旁,遮蔭較佳,較適合健行或散步,而自行車道寬闊平緩,很適合老人及幼童行走。 附近又有榕樹公園及林間步道,若以健行或賞鳥為主,則可以選擇從東港端進入;若想騎自行車悠遊壯圍海岸, 而又沒有自備自行車,則應選擇從永鎮廟進入,東港並沒有自行車出租店。
旅遊日期:2012.09.01 & 2013.03.16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www.tonyhuang.idv.tw/@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