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唐人街長途巴士發展迅猛 利弊兩看
【大紀元2014年09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倩雪、孫華紐約報導) 911後,福州人大批移民到紐約的唐人街,長途巴士逐漸興盛。四通八達的巴士線讓紐約成為在美華人的大本營。交通繁榮了,卻也帶來了管理和環境問題。長途巴士是否要在華埠繼續存在,是要發展還是限制,社區人士和居民都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華埠街道已飽和 居民不堪其擾
曼哈頓第三社區委員會9月4日晚舉行會議,交通委員杜博斯基(Juiana Dubovsky)將交通局關於華埠設長巴固定停靠點的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規劃報告報小組討論。
報告稱,第三社區轄區內交通流量很大,但是居民住宅樓密集,在被調查的176處物業中,有129棟用於居住。據紐約市警察局的交通事故數據,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間,東百老匯以北、堅尼街以南,艾倫街以東的區域內共發生了3000起巴士碰撞事故。而亞瑟斯街(Essex Street)以東和地威臣街(Division Street)以南更是行人密集的地方。
紐約華埠的長途巴士有200多條線路,可到美東的60多個大小城鎮。然而,華埠擁擠的街道,要承載如此之多的巴士進出華埠,使當地的一些居民不堪其擾, 他們自發組織「拯救下東城街道」(Save Lower East Side Street),發聲阻止長途巴士在華埠增設站點。
「拯救下東城街道」成員、在喜士達街附近居住的林先生反映,交通局告訴居民有20家長巴公司在華埠運營,「但是大家都知道,運營的公司有100家,有一個店面前就有12家巴士公司。」林先生說。林先生反對長巴在華埠增設站點的五大理由見表格。
居民們還自設網站: //www.ourstreetsnewyork.org/list/,列舉了在下東城的97家長巴公司名、停靠地點,供給居民填寫表格,舉報長巴違規現象。
233條線路是華埠命脈 不可切斷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監陳作舟先生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長巴的問題的。他認為現在的華埠正處在興衰的關鍵時刻,一定要從發展華埠的基點上來解決這個問題。
陳作舟認為,華埠是全美華人的老家,如果人們都不能夠回到老家的話,那人口當然是日漸凋零了,「華埠的巴士有233條線路,通達64個城市,每一條都是血管,你把血管切斷的時候,生意就會一落千丈。」
他表示,從城市的重要性來看,紐約不應該削弱對全美華人的影響力:「人們沒有想過,華埠就是一個大車站,這是一個大本營,這個大本營要供應64個城市,如果你把路線拆掉的話,他們就不回來了,那華埠的地位會越來越低,越來越不重要。」
華埠正逐漸出現衰落的跡象,從紐約的6個華人聚集區人口來看,只有華埠的亞裔人口下降了18%。陳作舟認為這就是警告:「為什麼紐約地鐵裡的人越來越多,而華埠的地鐵站卻一年掉了30萬的人流?從1997年到現在,在巔峰的時候華埠有幾十家大巴公司,現在最多剩下十幾家了。還有店舖,華埠很多店舖都空了,都集中在東百老匯地區,就是在長巴車站附近,沒有人來你就吃西北風吧。」
陳作舟希望人們能更多的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大巴的問題,多為華埠的 經濟著想:「人們坐四個小時的長途車過來,下車後當然要吃東西,看到便宜的水果自然就買一些。當年這裡比42街的車站還要啊繁忙。如果人們都不回來,都不 回來買月餅,不回來結婚,不回來存錢,那華埠怎麼生存下去啊?」
對於巴士停靠擁擠混亂說法,陳作舟認為有炒作的成分,「我曾經領著記者去查看,在不同的時段,沒有像他們說的那麼嚴重的混亂。當年長巴興盛的時候,有那麼多的乘客出入,沒有人抱怨;當今天長巴的生意遺落千丈的時候,他們出來抱怨,這是沒有道理的。」
責任編輯:Aric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