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月餅」趣談 中秋賞月話月餅

人氣 811

中秋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祭拜美好的女性象徵的月神「嫦娥」;中國民間的中秋賞月大約從魏晉時期開始,在唐宋時期就非常興盛。

民間象徵中秋節的物品——「月餅」又是起源於何時?

有一種傳說,月餅起源於「胡餅」,是唐朝軍隊慶祝勝利凱旋的食品。傳說在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獲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吐魯番商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精美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在文獻上,「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叫做菱花餅,據說是一種蒸餅,但是和中秋食俗沒有關係。到了明朝,將中秋賞月與吃月餅結合了起來。在清代袁枚《隋園食單》中就載有月餅的做法。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月餅的模樣:「中秋月餅……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月餅名目形狀也很多樣,「月牙月餅」是男人吃的,「葫蘆月餅」是女人才吃,「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是小孩的最愛,不一而足。

傳統月餅中,廣式月餅是最常見的月餅,內餡有:蓮蓉、豆沙、伍仁、黑芝麻……

。蘇式月餅講究酥皮口感,表皮撒滿黑或白芝麻,有著千層酥脆的口感,內餡和廣式一樣多元。潮州有酥皮月餅包芋泥。福建月餅是白皮蓋有紅色印章,餡料有瓜子、冬瓜、油麻、桔餅及肉頭油,底下有芝麻。客家月餅又叫白切糕、日光糕,是整塊白白粉粉的糕摻著芝麻等,沒有內餡。

台灣式月餅,以大陸閩南傳到台灣的蘇式月餅為基底,發展了台式的風格,以多層酥皮包綠豆沙滷肉為主流,純綠豆沙內餡的叫做「綠豆椪」,其他如酥皮紅豆餡(或棗泥餡、豆沙餡、芋泥餡)內包一顆完整的鹹蛋黃的「蛋黃酥」,二十年來也成為台灣月餅的主流的一員了。現在有些改良式的蛋黃酥把日式的麻糬餡也包入蛋黃酥內了。

現在的月餅大市場香港的月餅口味更加多樣,自製月餅又有「奇葩月餅」之稱,餡料兼容中外,有榴槤、椰絲奶油、蔓越莓月餅等等甜口味,也有花椒滷肉、韭菜雞蛋、腐乳等等鹹口味,還有巧克力香辣牛肉味這樣的雜味月餅。外形也繽紛多樣,有傳統圖案、花形圖案,還有現代卡通造型。另外還有好像麻糬的冰皮月餅、或是冰淇淋的雪糕月餅等搶攻月餅市場的另類月餅。

日本的月餅

中國早在周朝時就有秋天祭月的禮制,珍崇唐文化的日本也有秋天祭月慶豐收的習俗。中秋的習俗從唐朝時就已經傳入日本宮廷。中秋在日本叫「十五夜」,源於中國的稱呼。日本的月餅叫做「月見團子」,即賞月丸子,用米作的白色團子,是「十五夜」的表徵,團子圓圓的造型就是月圓的象徵。

江戶時代的「月見團子」比現在常見的大得多,有六至十公分大,好像個棒球那麼大,儼然是個麻糬球!那時,有個有趣的風俗,小朋友們帶著竹籤到附近鄰居家去「偷」丸子來吃。其實, 小孩子們會去「偷」是公開的秘密,要是天還沒暗就跑過去,鄰居會說,「啊!月亮都還沒吃,再等一等吧。」

話說,在中國湖南侗鄉的中秋夜,也流行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習俗。人們相傳中秋節晚上,月宮裏的仙女會降臨凡間灑遍甘露,這一夜瓜果蔬菜沾滿甘露,因此,侗鄉人「偷月亮菜」,沾一沾天上的甘露,可以找到人間的幸福。原來中日兩方的習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現代,「團子」成了日本人平日的點心美食,中秋節慶的「月見團子」反而從記憶中漸漸淡出了。

韓國的月餅

中秋節是韓國非常重要節日,感謝祖先庇佑一年的豐收,全家團聚祭拜祖先、聯絡感情、分享豐饒的成果。這樣的習俗從農業社會就延續下來。

韓國的月餅,稱作「松餅」,有點像是糯米包餡的甜餃子、甜糕。一般是白色的外皮,還有果蔬染色的彩色外衣,傳統內餡有紅豆、芝麻或栗子等種類,放進鋪上松葉的蒸籠裡蒸熟,透著松香味。一般在中秋節前夕,全家人聚在一起製作松餅。韓國人傳說,松餅做得漂亮,就會遇到好伴侶或者會生下漂亮的寶寶。

變色異味月餅

曾幾何時,中秋明月在中國大陸現出「特權之月」的異色,「中秋送禮」和「節日腐敗」掛上了勾,祭月敬神的中秋變成送禮行賄的中秋,中秋月餅也變樣走味了。

「黃金月餅」可稱得上是異色月餅的代表,《廣州日報》報導,純金打造的「黃金月餅」一個 21,800元,但是吃不得唷,不能吃!也有一盒月餅9,590元裝著名貴品牌的墨水筆,各式各樣的花招不一而足,甚至還有月餅禮盒裝著「一戶房子」(所有權)。有權利的人等著收這樣的「月餅」,也就有人去送這樣的「月餅」,中秋送禮就「月」來越不是滋味了!@*

責任編輯:謝秀捷

相關新聞
悅滿中秋 古老節日蘊藏智慧 感恩與和睦
港人過中秋  吃月餅掛燈籠
反共月餅現紹興政府網 「月餅起義」被屏蔽(組圖)
中秋情思 一份無法送達的月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