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諺「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自古至今無數的遊記、詩詞、畫作、宗教經典,多來自親身旅遊的經歷心得。近代更因交通發達使得天涯若比鄰;原本崇山峻嶺的阻隔或重洋大海的間離,以往需數月才能到達,現在則指日甚或數時可到,於是久遠年代的古蹟遺址再度吸引了蜂湧而來的觀光客,這些景點遊人如熾,除了歸功於交通工具的方便搭載,更重要的是出於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的趨使。
我的公務生涯一半是在國外度過,但除了在居住地較有時間做深度旅遊,其餘心儀的遠地方,因公務忙,無法放鬆心情去觀光。我退休前最後的駐地是希臘,所以參觀了許多古希臘遺址,同時又有希臘人的解說,得以感受希臘古文明的光榮偉參觀古蹟遺址最好事先做功課,了解要參觀的遺跡的大要故事,才能理解當年人類何以要如此辛苦建造這些;除此之外,遊歷前還得鍛鍊好體力。我去過許多古文明遺跡,沒有一處不需走長路,有的更要爬山坡。衣鞋穿著要合宜舒適,否則身體不適或腳痛都會影響欣賞的情緒。
有時候對古蹟遺址的想像與實際會產生很大的落差。例如,我和兒子去土耳其,他挑選了來回需十二小時的特洛伊巡禮;雖然我的友人遊後感是不值期待;但是我們都被旅館裡的土耳其旅行指南所吸引,所有的小冊都印著特洛伊的一匹大木馬。因此,想一探「木馬屠城記」的感性還是戰勝了友人勸告的理性,我們還是參加了當地往特洛伊的旅遊行程。
經歷六小時車程後,木馬(TrojanHorse)果真就在公園裡迎接我們,但這是一匹現代的假木馬;其後的遺址參觀就是聽導遊描述歷史與考古。我才明白我的朋友所勸說的意思,真的就只是如此這般而已。直到後來我再研讀相關書籍,才知特洛伊是很重要的古蹟遺址,印證大詩人荷馬在「伊里亞得」及「奧德賽」兩篇史詩中所描述的背景並非子虛烏有。
另一個想像與實際落差的實例則是埃及之遊。我由居住地希臘到埃及很近,飛機越過地中海兩個多小時就到達埃及首都開羅。我第一次去時,太過匆忙,沒做什參觀古蹟遺址最好事先做功課,了解要參觀的遺跡的大要故事,才能理解當年人類何以要如此辛苦建造這些;除此之外,遊歷前還得鍛鍊好體力。我去過許多古文明遺跡,沒有一處不需走長路,有的更要爬山坡。衣鞋穿著要合宜舒適,否則身體不體或腳痛都會影響欣賞的情緒。
第二次去埃及,我可是有備而來,除了要求旅行社安排我的自訂行程,訪帝王谷時還要求資深導遊。此次參訪感觸更多,也強化我對古埃及的研究興趣。參觀戶外的古蹟遺址受到的限制較少,但不表示沒有應守的禮儀;尤其有告示牌或有繩索圈護,註明勿入或勿近,都要遵守規定,尤其不可破壞古蹟。
日前,有位來自中國的學生竟然在樂克索(Luxor)的神殿牆上刻名,引起人神共憤,網友很快就搜尋到這家人,父母親道歉賠不是,小孩似乎不置可否。真令人嘆息,如果他早懂禮儀,也就不致鑄成大錯,令父母難堪。
參觀古蹟遺址所看的建築體或建築群是真蹟,其上的雕像可能是真本尊,例如,埃及的石雕像實在太多了,就任其在室外風吹雨打。但在希臘的室外建築體,有些雕像是拷貝的。例如,衛城帕德儂神殿(Parthenon)的石雕像、山形牆浮雕、石柱雕像等真蹟都被請入衛城博物館裡;所以只看遺址是不夠的,還必須去參觀博物館才能一窺全貌。
希臘政府蓋衛城博物館時,還懷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博物館裡有一整層樓是存放帕德儂神殿(Parthenon)的石雕像,只見零零落落的山形牆浮雕呈現在長條板架上,許多空曠的板架上是畫的痕跡;原件就存在大英博物館。這是令人傷感卻又無奈的事件。原來十九世紀初,帕德儂神殿曾遭炸彈摧毀,英國駐土耳其大使竟然把山形牆上所剩無幾的精華石雕運出希臘國境,現在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寶物。希臘人一直向英國追討這些寶貝,期待著英國能善意的「完璧歸趙」呢。
我既已研究古埃及文明,自然必須參訪存放古埃及文物的大博物館。這幾年先後參觀埃及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巴黎羅孚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維也納博物館等的古埃及文物展區,除了埃及博物館不准照相之外,我完整的拍了這些館藏的古埃及文物,以便日後參考。@
摘自 《禮貌,你做對了嗎?》 商周出版社
責任編輯:顏靜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