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9月02日訊】故事要從河南省正陽縣一個以縣處級領導住所、辦公室為目標的盜竊團伙說起。該團伙一共涉案5人,經逮捕歸案之後,對此前從河南正陽、西平、平輿、唐河等四個縣委書記的住所盜竊包括贓物在內的250多萬元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此盜竊案正在進一步的審理之中。
案情說到這兒,或許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實際上,這一切才剛剛開始。被盜者始終不願與偷盜者達成一致,在被盜錢款的金額上一直堅持己見的言行,似乎讓人覺得此案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不過,與普通的被盜者有所不同的是,那幾個縣委書記據理力爭的原因並非在於小偷供認的金額太少,而在於數目太大,以致於不經意間很有可能會洩露其深宅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和隱私。
儘管那個盜竊團伙已經對偷取的贓款供認不諱,某個被盜者甚至已經在報案時說出了實際丟失的錢數,然而為了不讓深宅中的秘密外洩,幾個縣委書記不顧臉面、身份,更不在乎是否有違法紀,只是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的與民警暗通,將此前早已登記在案的筆錄進行了竄改。於是,錢款金額和物品數量就這樣與之前所寫的面目皆非。在四個被盜者中,正陽縣的那個縣委書記最先對此前調查立案時所給出的「家中被盜100多萬現金」的口供改口不認,筆錄上「100多萬」的數額也被改為「6040元」。接著,其它三縣也隨之效仿,分別將被盜的「80多萬」改成「現金300元及煙七八條」,「30多萬」改為「現金3萬及手機4部」,以及另一「30多萬」也改為了「現金11萬,金磚6塊(共400克,約136000元),煙酒等」。
從這些瞬間減少的數額中,我們顯然就能看出,被盜者似乎並不願意、更或者並不敢將真實的失盜金額公諸於眾。他們的閃爍其詞、偷偷摸摸甚至在某一瞬間會讓人誤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偷盜者。有意思的是,與這個有可能被人誤解的惡名甚為相符的,是早在2013年8月,上述那位正陽縣的縣委書記因經濟問題被紀委帶走調查的舊聞。這位在坊間有著「趙中華」、「趙茅台」、「趙三千」之稱的小小縣官能將100多萬的大筆現金無所避諱的放置家中,就足以說明他在任職期間必定是一位早已歷經多次貪污受賄、中飽私囊這等大風大浪的慣貪。而西平縣某縣委在得知盜賊供認偷取的錢物共計90萬之多時,便在警方面前道出了「希望能把此事以大化小」的言辭,則更加佐證了這些錢款的來路其實頗有問題,並且無意之中也洩露了內心深處對失竊事小、貪污事大的惶恐與不安。
若非一不小心遭遇了竊賊,恐怕小小縣官家中動輒窩藏著上百萬的受賄錢物也不會如此昭然若揭。只是細細體味這起鬧劇中本應各司其職、卻相互包庇、沆瀣一氣的角色,我們似乎也有理由懷疑,那些被紀委調查組用於定位反腐所查獲的失竊款項,雖然數額呈現出百萬之多,卻未必是最終的、最為切合實際的真實數據。體制之內,上至領導者、監察者,下至服務於政權的蝦兵蟹將,又有誰能放棄根本的利益、忘我的達到對民公開、與民共享的境界和狀態呢?如今,人贓並獲、證據俱全,除了入室偷盜的竊賊理應繩之於法之外,似乎還有明眼人一看就知的那些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的貪官污吏需要法辦和懲處。既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紀委之類的執法部門又如何能採取縱容包庇、迂迴拖延、最終不了了之的方式來予以解決呢?對於類似貪官的結局,民眾一直是拭目以待的。
值得深思的是,面對已然抓獲的盜竊團伙和顯而易見的貪官污吏,百姓的心聲似乎呈現出了與執法者截然不同的傾向和意圖。網絡留言中浮現出的「俠盜」二字似乎在向外界表明,倘若這些盜取貪官的竊賊最終能將偷盜所獲的錢款用之於民,那麼此舉或許真能與亂世之中劫富濟貧的俠盜進行一番比擬和較量。畢竟誰也不能否認,民生凋敝、生靈塗炭之時,世人對貪官的鄙夷與憎恨似乎要比小偷、盜賊來的更為入骨和真切。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