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有東方諾貝爾獎之譽的「唐獎」5位得獎者18日上午赴中華民國總統府,馬英九總統接見第一屆「唐獎」得獎人,對他們在「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等領域的卓越貢獻,表達高度推崇及感佩之意。他肯定唐獎延續諾貝爾精神,鼓勵更多有利人類的重要研究,並發揚中華文化,展現臺灣價值。
首屆唐獎頒獎典禮下午在國父紀念館舉辦
唐獎基金會下午在國父紀念館舉辦頒獎典禮,首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她頂住中共的壓力,派專家來臺協助,讓臺灣不致因為WHO非會員國的身份而成為「防疫孤兒」。
首次來臺的布倫特蘭夫人致詞時表示,人類關注氣候變遷危機已超過1/4世紀,但仍然沒有足夠的智慧與遠見做該做的事。她呼籲,身為地球居民,我們肩負的責任不只是為現在而已,還必須為以後的世世代代負責。
[[4]]
唐獎「生技醫藥獎」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兩人分別發現CTLA-4及PD-1為控制免疫系統的重要關鍵。
艾利森表示,CTLA-4及PD-1研究成功,顯示癌症免疫療法有效,人類正邁向新的里程碑,治癒多種癌症不再是夢想。
本庶佑強調,PD-1抗體藥物獲得核准,是在發現PD-1的22年後及動物實驗成功的12年後,這清楚說明,基礎研究的長期投資是研發創新藥物的重要關鍵。
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在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他大力支持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反共立場鮮明的余英時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他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學界久尊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泰斗。
余英時致詞時說,根據他的觀察和判斷,漢學的世界重要性正在不斷地繼長增高。他強調,漢學已走上徹底全球化的道路,沒有國界之分;人類處身在全球化加速前進的時代,漢學也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漢學陣營必須不斷擴大。希望唐獎能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將新鮮的觀點和見解帶進漢學的世界。
唐獎「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思(Albert Louis (Albie) Sachs)是已故南非總理曼德拉的戰友,曾被南非政府特務布置在車底下的炸彈炸傷,失去一條手臂和一隻眼睛的視力,在南非脫離種族隔離制度後,薩克思草擬了南非憲法的人權憲章,後來出任大法官,勇於做出與政府立場相異的判決,讓南非憲法法院成為當代轉型正義的典範。
他認為,人類的法治還有許多重大課題尚未解決,也不幸衍生了新的問題,希望唐獎能鼓勵世界上所有的人,在追求正義更加普及的艱鉅路途上,昂首前進。
唐獎基金會晚上在圓山大飯店舉行唐獎盛宴,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唐獎盛宴邀請張正傑、蘇國垚兩位美食家設計菜色,並融入唐獎的精神,以及四大獎項的意涵,並搭配唐詩和音樂,充滿「唐」特色的盛宴也將成為唐獎歷史的一部分。
唐獎盛宴以「唐」為主題,如「香酥貴妃荔枝雞」帶出唐朝楊貴妃愛吃荔枝的典故;「糖心蛋」的蛋是自然界最大的分子,凸顯生技醫藥獎;「太極雞」代表漢學獎。唐獎盛宴也邀請中研院士曾永義吟誦白居易的唐詩「暮江吟」,透過美食、文化、音樂等交織成一場豐富饗宴。
唐獎是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設立,是華人以中華文化數千年涵養,面對當前社會發展,以新視野與新思維,所注入的實際行動與思考。有感於全球化的進步與發展,當人類享受文明的豐厚果實與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人類文明亦面臨氣候變遷、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考驗。唐獎表彰得獎人在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領域上的卓越成就,不分種族與國籍,遴選出對世界具實質貢獻與影響力的研究者。唐獎由中央研究院評選,獎金為新台幣4千萬元。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