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醫院生孩子 個人信息被盜 華裔不知屬違法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9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2009年10月在紅河谷醫院士嘉堡分院生孩子後回家不久,王太太就接到推銷註冊教育基金(RESP)的電話。她對《大紀元》說,當時出院回家不到一個月,就有華人經紀打來電話。
  
紅河谷醫院(Rouge Valley Health Systems)患者個人信息被盜案近來又有新發展,可能的受害者人數翻了一倍。
  
律師行Crystal & Associates、Spiteri and Ursulak LLP及 Mizobuchi Law Office 在6月已啟動一個集體訴訟行動,要求給每位受害者4.9萬元的賠償,合計超過4億元。
  
不過,該醫院在Ajax-Pickering的分院近日也曝出個人信息洩露事件。Crystal & Associates 律師克裡斯透Michael Crystal對《大紀元》說,新的發現使該侵犯隱私事件的可能受害者增加到約16,500人;該醫院在Sault Ste Marie的分院也可能有類似問題。

受害者不知道是違法行為

王太太對記者表示: 「我當時覺得很奇怪,她(打電話上門來的華人經紀)怎麼知道我生了孩子?怎麼知道我家裏的電話?」

「我記得問過對方怎麼知道的,」她說,對方回答的大概意思是,生孩子後,在甚麼地方會有記錄,他們可以從記錄上查到。

王太太說,她之前完全沒想到這屬於違法行為。「在我的思維中,這是個正常的事情。當時我覺得可能是醫院與這些機構有合作。他們來推銷教育基金,買不買是我決定的。」

「沒想到這樣的事可以告上法院。」王先生說,醫院只是把電話號碼給了公司,讓他們做生意方便。在中國時,他也聽到過醫院有類似的行為,但沒有像加拿大這樣的後果。「這事鬧到如此地步,出乎我的意料」。

華人應重視隱私權

很多華人移民加拿大多年,也沒能重視保護個人隱私。多倫多時事評論員李天明認為,這是移民融入加拿大不夠的體現,華人應更重視個人隱私權。

「很多華人對隱私沒那麼敏感。」李天明說,西方文化向來很重視個人隱私,個人的資料未經同意不應該被別人使用,所有機構都應該保護他們客戶的個人資料。

「我最近收到某個華人社團發來的電郵,邀請去參加一個會議。我很奇怪,他們為甚麼有我的電郵地址?」他說,後來得知,「他們是從我參加的另一個社團裡獲得的」。

李天明說,華人對這些不敏感,原因之一是在中國養成的習慣,「我們已經習慣了那些有權勢的人控制我們,習慣於逆來順受」。另一個原因是,「我們還沒有真正融入加拿大社會」。

加拿大強調保護個人隱私

加拿大各級政府一直很重視保護個人隱私。安省信息及私隱專員Ann Cavoukian與電子健康信息加拿大研究主席Khaled El Emam今年6月25日發表的白皮書稱,如果機構不強力保護這些被人尋找作二次用途的個人隱私,有可能對個人及機構造成深遠影響。「當個人對某機構保護隱私的能力失去信任和信心後,將對該機構的聲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
  
紅河谷醫院證實這宗洩漏患者信息事件後,已向超過8,300名受影響的患者發出通知及道歉信,並向安省信息及隱私專員、以及安省證監會(OSC)報告。不過,受影響的患者仍擔心,這些被洩露的個人信息可能不止被用於推銷教育基金。◇

========================

律師投資打官司 呼籲受害者報料

(大紀元記者周行報導)按這宗訴訟案在網上//crystalcyrlaw.com/rouge-valley-privacy-class-action/ 公布的信息,2009年至2014年間在紅河谷醫院住過院的患者,很多是在醫院生孩子的母親,其個人信息被銷售教育基金的機構利用來找到推銷對象。留意到本人或家庭成員個人隱私被侵犯的相關人士,都可能有資格獲得賠償。
  
律師行正在呼籲可能的受害者向他們報料。克裡斯透說,他最近在萬錦市的Milliken 社區中心會見了部分受害者,大部分是亞裔人士。他的辦公室已有一名職員會說越南語,如果需要的話,他會聘請華語翻譯。
  
他解釋說,這是一個由律師行投資做的索賠訴訟。合格的受害者,不管是否做了登記,都會被包括,除非當事人出具書面聲明,不參與這個訴訟。「他們不需要付任何錢。如果訴訟成功,或庭外和解了,大家都可以拿到賠償」。
  
「我們很想了解所有受害人的情況。」他說,律師需要這些信息去打這場官司。「有時為了贏得官司,我們需要證明,受害人因此很煩惱」。
  
對於打贏這官司的機會,克裡斯透說,現在有一個類似的案件Hopkins v Kay已經到了安省上訴法庭,這是安省第一個這類的索賠訴訟,涉及發生在Peterborough醫院的侵犯隱私事件。法庭計劃今年12月17日審理。法庭的決定會影響紅河谷醫院的訴訟。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調查:大多數加人不設置網絡密碼
報告:CATSA收集旅客信息過分 違隱私法
上網被無形跟蹤 加推出新規則懲治
谷歌合併隱私政策引擔憂 專員促澄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