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婧德國報導)Claudia Henninger早已不再數她學生的獲獎證書了,因為已多得數不過來了。九十年代中開始,她不斷地把學生們送上德國和國際的鋼琴比賽舞台。對她來說,獲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幫助這些年輕人在人格上成長」。
將學生推向鋼琴比賽的舞台
當Henninger 第一次將學生送到「青少年音樂比賽」(Jugend musiziert)的賽場上時,她並不知道結果會怎樣。這是一項在德國非常普及的青少年樂器和聲樂比賽,分為地區、聯邦州和全國三個級別。結果這名學生在地區和聯邦州級別的比賽中表現優異,成功晉級全國比賽。
這以後的將近20年裡,幾乎每年Henninger都送學生參加比賽,拿回數不清的獎狀。2012年開始,她的學生在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嶄露頭角,比如Steinway鋼琴比賽、慕尼黑Klavierpodium比賽、Bitburg鋼琴比賽等。不到三年一共收穫八項獎。
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一個三重奏組(鋼琴、黑管和大提琴),這三個只有十五、六歲的中學生不僅奪得其年齡組第一名,而且還戰勝了高年齡組的參賽者,贏得了在希臘舉辦巡迴音樂會的機會。中學生能夠舉辦巡迴音樂會,這是極其少見的。
短時間內讓學生釋放光彩
這些獲獎學生在轉到Henninger門下前,大部份從未參加過比賽。到Henninger這裡很短時間後,他們就在比賽中接連得獎。她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12歲的德國男孩Maximilien Hauck只上了三次課,就感受到了不同。每年暑假,Henninger都會在美茵茨附近舉辦一個青少年鋼琴大師班,三天時間裏,每個學生每天上課45分鐘,外加大量時間練琴。今年第一次參加班的 Maximilien說:「我學會了如何觸鍵,比如手指不能機械地往下按,而是要有彈性,要滾動。另外,我學會了不再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彈,而是把音符看成一個整體,彈出一條音樂的線。」
他的母親Silke也看到了兒子的變化,她說:「以前Maximilien彈琴的時侯手指僵硬,他很想彈好,但不知道如何去做。這次參加鋼琴班,他學會了放鬆,彈得也更好聽了。」
今年在四項鋼琴比賽上獲獎的中國男孩Leon接受Henninger的輔導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他的父親說:「在音樂理解方面,Henninger女士教得更細緻,她有一套教孩子理解音樂的方法。」
七歲的中國女孩Victoria總是把一支曲子彈得過於沉悶,其實曲子開頭表現了歡快的感情,中間給人安靜的感覺,之後又非常歡快。Henninger就讓她回家按照這個曲子想出個故事來。Victoria第二次上課時講了一個故事:一只小土豆趕火車,很快地在路上往前滾,到了車站,它坐在凳子上安靜地等待火車到來。車終於來了,小土豆跳上火車,歡快地奔向目的地。從此以後,那個曲子她就彈得活潑生動了。
音樂比賽到底有甚麼好處?
參加比賽是否有好處?不同老師有不同看法,Henninger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在音樂上有一定天份,並願勤奮練習,那麼比賽對他來說有很多好處。
比賽帶來的最大益處是,「能讓孩子非常熟練地彈奏好幾個有難度的曲子,技巧上的完美是自由演奏音樂的前提」。
Henninger舉例說:「假如一個鋼琴家一年舉辦70次音樂會,同樣的曲子會演出70次,如果一個孩子也有70次演出機會,那麼可以想像,第71次時,他會彈得多麼得心應手。這就是我送學生參加比賽的主要目的。」
在每年Jugend musiziert比賽前,她都會組織三四次小型演出,所有學生都上台把比賽曲目彈一遍。表演中學生的專注度和平時練習完全不一樣,上台次數越多,比賽時就越不會緊張。
另外,「這個年齡的孩子在所有方面都喜歡和別人較量,為了取勝,他們會更努力地練習,」Henninger說:「順應孩子的特點才能教好課。」
「通過比賽也可學習如何對待挫折。例如比賽後學生自我感覺很好,但評委卻沒給他獎,那麼他就得學著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時思考評委為甚麼會看法和他不一樣。他得決定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還是配合評委改變自己。另外,他也可以學習到,沒得獎照樣可滿懷興趣地接著彈琴,因為得獎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參與。」Henninger認為,在人生中,失敗、被別人看低的事時有發生,鋼琴比賽是個非常好的人生課堂。
「鋼琴就是我的生命」
「直到今天,我都對練琴充滿熱情,結束時我總是想,太遺憾了,又得停下來了。鋼琴就是我的生命。」Henninger說。她今天已快50歲了,但是面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嘴角總是掛著溫暖的笑容,當她談起鋼琴時,鏡片後的眼睛中閃爍著年輕人般的激情。
Henninger好像是為音樂而生,小時候聽配樂故事時,其他孩子都聚精會神地聽故事,只有她將全副注意力放在聽配樂上。
八歲時Henninger開始學鋼琴,自那以後,她就經常被「美麗的音樂」感動得落淚,鋼琴為她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伴隨她走過大半人生,她也把她對鋼琴的熱忱傳給了學生們。
鋼琴家當老師
Henninger從小就想當老師,毫不奇怪,酷愛鋼琴的她最後成為鋼琴老師。但只有當老師的願望和對音樂的熱愛,還無法成為優秀老師。如果自己不是鋼琴家,教出的學生也很難有成為鋼琴家的潛力。在德國,鋼琴家出身的老師不多,會教孩子的就更鳳毛麟角,Henninger就是其中一個。
在法蘭克福音樂學院,Henninger得到音樂教育碩士學位,主修鋼琴。畢業後,她又考入科隆音樂舞蹈學院進修,得到音樂會鋼琴家演奏文憑。這個學院在當時是德國最著名的院校之一,錄取率1:140。
畢業後,她和一位單簧管和一位大提琴演奏家組成三重奏組,參加各種演出,錄製的CD在古典音樂網上雜誌《Klassik heute》中得到專家好評,稱讚他們比名家的演奏更加清晰和有深度。
這樣的音樂修為和演出經驗,使得Henninger在做鋼琴老師時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幾年鋼琴課 改變學生一生
雖然教師本人的音樂修為很重要,但Henninger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一個好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路。
最讓Henninger有成就感的,不是那些彈琴最好的學生,而是一名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他非常有音樂天份,但他的父母並未認識到,這天份有可能改變兒子的命運。Henninger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說服他們支持兒子學鋼琴。
這名學生後來考上音樂學院,並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為他家族中第一個拿到大學畢業證的人,現在他已成為鋼琴家。
人格的培養使學生受益一生
對於Henninger來說,教學生的目的不是奪得獎項,而是培養學生的人格,她說:「我教給他們的是,不僅要勤奮練習,還要制定計劃,有強烈的想達到目標的願望,從一開始就要學習交流的藝術。學鋼琴是培養這些品質的好機會。」
Henninger的一名學生曾獲得德國鋼琴比賽一等獎以及一個國際比賽獎,她後來沒有進大學鋼琴系,而是學習法律。在去一家著名律師樓面試時,她和那裏的老闆很快就談到了音樂,因為他拉小提琴。對於這位懂音樂的僱主來說,這些鋼琴獎說明,這名應聘者有持久力、紀律性、個性、同時也能與人合作。學鋼琴,給她帶來一生的益處。」
中國家長「堅持不懈、追求完美」
「中國人非常能夠堅持,不怕失敗,如果一次比賽中孩子失利了,中國家長不會對孩子說:『我們不再參加比賽了』,而是問:『下一個比賽甚麼時侯?』」Henninger還經常從中國家長處聽到這樣的話:「我兒子彈得很好,但他可以彈得更好。」這種想做得更好的強烈願望給Henninger留下深刻印象,她也因此非常喜歡教中國學生。
「但是我也看到,中國人太追求完美,以致於不給自己喘氣的機會。比如暑假時,中國家長要求孩子學很難的長曲子。但搞音樂需要一定的間歇停頓來培養創造力。學藝術不僅要靠練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出有自我個性的人,詮釋音樂需要創造力。」Henninger說。
當Henninger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時,她常會鼓勵他們在腦子裡想出一幅畫面,但有些中國家長問:「請說得具體些,這個音應該強還是弱?」
Henninger認為,這種思維模式是錯的,孩子無法成長,沒有自己的理解只能成為技藝高超的抄襲者。「如果能把中國人追求完美的精神和創造力結合在一起,就太棒了!」
目前Henninger的學生中有將近一半人是中國學生,其他一半來自德國或東歐家庭。「我覺得混合起來比較好,因為大家可以互相學習,」Henninger說。
十年前後中國學生和家長的對比
Henninger認為,這些年中國人也在變化。「十年前,中國學生的父母總是兩個人一起跟孩子上鋼琴課,孩子也非常聽話,說練多少遍就練多少遍。學校放假時沒有鋼琴課,但中國家長都在假期催促孩子加倍練琴,」Henninger說。
現在中國家長在這方面放鬆多了,只有一個家長來陪孩子上課。假期裡,一些中國家長也不要求學生大量練習了,Henninger覺得這個變化非常好。她總結道:「但是有一點沒有變,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中國人始終對音樂懷有極大的熱情。」
誰能成為Henninger的學生
隨著Henninger學生獲獎越來越多,她的名聲也在法蘭克福和周邊地區傳開,為了能成為這個百里挑一的老師的學生,有些父母每週送孩子上課單程開車就要一個多小時。
要成為Henninger的學生,條件非常簡單,看看她的學生就知道了,這些孩子年齡不等,文化背景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喜愛彈琴,熱愛音樂。
Henninger說:「我只收喜歡彈琴並願意練琴的學生,如果不是出自於對音樂的熱愛,而是父母把彈好琴當作是良好教育的一部份,那麼這樣的孩子並不適合到我這裡。」
輔導學生考音樂學院
Henninger的學生中,有一部份是為了考上音樂學院而特地來接受Henninger輔導的。
「大約14歲之後,很多學生就有了比較清晰的目標,日後想上音樂學院,成為鋼琴家,有些人會找到我這裡,我會一直輔導他們到考上大學。我認為,上音樂學院時不能想著:看看我能到這裡學點甚麼。而是要提前知道,我想學到甚麼,」Henninger說。
經她調教後的學生在大學鋼琴系的學習剛剛開始時,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因為他們都已經得到了數個鋼琴比賽獎,有豐富的上台表演經驗,也都知道自己在大學裡要達到甚麼目標,而且最後也都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唯一的「少年大學生」
「其實我是用教音樂系少年大學生的方式教學生,只不過我不在音樂學院工作,而是有我自己的機構『鋼琴論壇』(Klavierforum),有的學生想早些進入音樂學院,那麼我就輔導他們參加少年大學生考試,有的願意留在我這裡,直到上大學為止。」Henninger介紹到。
著名的柏林藝術大學鋼琴系幾年前曾經收過一名八歲的孩子,他是這所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學生。進大學之前,他曾跟隨Henninger學過一年鋼琴,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點石成金的例子。
這名學生是Henninger破例收的。他七歲時在德國地區性鋼琴比賽Jugend musiziert中得到了最低分,但他的父母堅信兒子有著不同尋常的天份。在比賽中,他們聽到了Henninger一名學生的表演,於是認定,Henninger就是最合適的老師。
但Henninger一開始拒絕了這個孩子,因為他年齡太小。但他的父母不死心,不斷寫信,還把孩子的照片寄給Henninger,想盡各種辦法,最終打動了Henninger,男孩子成為Henninger最年輕的學生。
「他理解力非常強,思想極其活躍,音樂天份極高,也特別喜歡練琴,而且他的母親為之付出巨大心血。一年後,他連續在兩個著名的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八歲時,他考上了柏林藝術大學。」
不過Henninger強調,她收學生的年齡下限是十歲,只有在極少情況下才會放鬆要求。
Claudia Henninger女士主辦的鋼琴論壇(Klavierforum)的網頁地址:www.klavierforum-ffm.de
責任編輯: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