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8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據中共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36個大中城市肉類價格持續上漲,其中豬肉價格漲幅尤其突出,對今年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上漲造成壓力。今年7月,中國實體經濟表現低迷,市場對貨幣政策的寬鬆增加了期待。然而,CPI走高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對貨幣寬鬆產生一定的約束。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處於鬆緊兩難的窘境。
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增大
陸媒《經濟參考報》8月21日報導,中共商務部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上週中國36個大中城市的肉類價格繼續上漲,其中豬肉價格比前一週上漲2.1%。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8月20日中國生豬平均價格為15.20元,已連續上漲7週,從7月至今漲幅已接近20%。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7月以來,豬價從每公斤13元人民幣開始持續上漲,豬價與糧價之比截至8月20日上升到5.8:1,盈虧平衡點突破在即。
所謂豬價與糧價之比,是指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按照中國大陸的標準,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1,生豬養殖基本處於盈虧平衡點。
專家表示,隨著豬價上升,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壓力加大。
CPI進入上漲區間
陸媒報導,隨著豬肉價格開始新一輪的上漲,CPI再次進入了上漲區間。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研究部研究員趙曉玲表示,下半年物價上漲因素一般都會高於上半年,後期通貨膨脹壓力有所加大。同時,7月以來,河南、陝西、內蒙古等10多個地方遭遇嚴重乾旱,對秋糧收成以及未來糧價走勢都造成壓力。
歷史資料顯示,2003年到2004年、2007年到2008年、2009年到2011年,中國經歷了三輪價格上漲,背後都有豬肉價格上漲的影子,所以CPI(Consumer Price Index)一度被戲稱為「中國豬肉指數」(China Pig Index)。
專家介紹,豬肉價格影響CPI的原因至少包括兩方面:一是震盪幅度大, 2011年6月一個月就同比上漲57.1%;二是在CPI中所佔比重較高,大約佔到3%左右。據一些機構測算,豬肉價格每上漲20%,就會影響CPI約0.6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對其他食品的帶動,可能會影響CPI約1個百分點。
CPI走高使貨幣政策鬆緊兩難
由於7月實體經濟表現低迷,市場對貨幣政策放鬆的期待有所提高。然而,CPI的走高可能會對貨幣總量的放鬆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晨華認為,必須警惕新漲價因素對通脹預期的影響。目前中國貨幣信貸存量較大,一系列「微刺激」的疊加效應客觀上對物價水平具有助漲作用。
宏源證券認為,需要關注今年第四季度來自食品項目的壓力,尤其是豬肉價格上升的力度和持續度。
有人擔心,近期貨幣政策可能不再以預防通貨膨脹為第一目標,這會導致明年物價再次走高。
有很多學者認為,即使不考慮物價因素,當前也不宜進行貨幣政策的總量放鬆。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表示,採取放鬆銀根增加投資的刺激政策弊大於利,妨礙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並可能使債務進一步積累。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也表示,社會融資連年上升,對經濟下滑的對沖作用卻在遞減,造成全社會槓桿率不斷攀升,金融風險正在積聚。上市公司的數據也顯示,資產回報率正在下降,而負債率卻在提高。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