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最近,美國兩名經濟學家出版了一本名為《債務屋》的新書,認為銀行收緊信貸不會造成金融危機,相反,危機是由信貸寬鬆造成的。這與目前中國發生的事情有些類似:中共政府正在推進銀行對購房者放鬆信貸,由於房地產與各行各業關係密切,連地方政府的開支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賣地收入,地產泡沫成為公眾關注的主要問題,這或許是中國金融危機的來源。
中國金融危機或來自地產泡沫
陸媒《和訊網》8月14日報導,經濟學家阿蒂夫•米安(Atif Mian)和阿米爾•蘇菲(Amir Sufi)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債務屋》(House of Debt),該書認為,銀行收緊信貸與危機無關,相反,銀行積極發放按揭貸款及家庭債務激增,才是造成危機的原因。
目前,類似的事情正在中國發生。隨著地產市場增長放緩,中共政府正在推動銀行的按揭貸款。今年5月,大陸央行要求銀行首先滿足首次置業人士貸款需求。今年7月,政府表示將恢復銷售中斷了6年的抵押貸款支持債券。發行這款債券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全國擁有3.9萬家分行。該銀行表示,將發行住房按揭貸款支持的債券,規模為68億人民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就中國市場發表報告,認為地產市場與各行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銀行及影子銀行向地產開發商發貸,並向買家批出住房按揭,由此與地產行業有直接的聯繫。此外,由於借款人以地產作為其他貸款的抵押,因而間接將銀行與地產行業聯繫起來。
報告表示,中共地方政府公務消費也與地產行業有關。地方政府賣地直接獲得收入,從地產相關活動的收稅間接獲得收入。考慮到這些相互關係,若其中一環受到重大衝擊,都將撼動整個關係網,其負面效應將形成反向影響,令該環節原本遭受的衝擊進一步深化。
報導認為,無需太在意中國房地產的「雷曼時刻」,而應關注地產泡沫,這才是中國金融危機的主要來源。
房地產資金鏈或釀短期最大風險
陸媒《經濟參考報》7月4日報導,今年以來,處於下行週期的房地產行業資金鏈風險成為金融機構和監管層主要關注的問題。
陸媒報導稱,據統計,截至2013年6月,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和其他以房地產為抵押的貸款總額占各項貸款37.2%,房地產市場波動將使銀行接近四成的資產承受風險。
除了銀行貸款外,房地產通過信託等渠道進行融資的也很多,這些渠道暴露出的風險也很多。從2013年起,媒體陸續曝光了11件信託兌付風險事件,涉及房地產信託的就達到了10起,涉及的信託公司有8家。
進入2014年,房地產信託違約事件也是頻繁上演。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房地產信託到期量約6335億元;同時,今年以來提前終止或兌付的信託產品中,房地產信託達28支,規模達62億元,意在暫時規避信用風險。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認為,如果一個經濟體對房地產的產業依賴過重,如果金融業對房地產的風險貸款暴露過多,一旦房地產出現問題,可能會對整個經濟甚至對中國整個金融業造成災難性的破壞。過去世界上發生的金融危機當中,很多都是因為房地產泡沫最後破滅,給經濟金融造成重大的破壞。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