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聲浪高漲 美加速遣返非法入境兒童

人氣 2

【大紀元2014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雨綜合報導)7月2日,美國啟動一個100萬美元的國際廣告宣傳運動,警告中美洲非法移民孩童途經墨西哥、穿越邊境抵達美國的旅程充滿艱險。另外,正在中美洲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 ,美國將遣返這些非法移民孩童。

美國示威民眾反對非法移民聲浪強勁 。本週,美國南加州一百多名居民走上街頭,迫使載運一百多名非法入境移民的聯邦政府巴士折返。

自去年10月以來,超過5萬2千名無人陪伴的孩童非法進入美國,同期,有226人死於前往美國的途中。

國務卿克里:非法移民孩童將被遣返

正在中美洲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克里7月2日表示,華盛頓將與中美洲合作,解決非法移民危機問題,同時他們也會聽從奧巴馬政府的艱難決定,將非法居留兒童驅逐出境。

克里在會見來自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危地馬拉的領導人時說,「我們能夠理解,人們都是非常積極向上,嚮往過更好的生活。」

此前,奧巴馬政府表示,將加速遣返非法移民兒童。

「但與此同時,法律規則放在那裏,入境也有著一定程序,而且,有一些虛假信息在這些年輕人中間傳播,他們以為這就是他們所尋找的更好的生活。」

美國宣佈啟動100萬美元廣告宣傳 警告抵達美國旅程充滿危險

美國政府7月2日宣佈啟動一個價值為100萬美元的國際媒體宣傳運動,警告中非洲居民不要非法穿越邊境抵達美國。

美聯社報導,7月2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專員 Gil Kerlikowske表示,這一信息主要針對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等地, 傳達的信息有兩點: 1. (非法穿越邊境)抵達美國的旅程是危險的;2. 那些非法抵達的移民不允許留在美國。他說:「我們必須阻止這一趨勢。」

本週,德克薩斯南部的官員報告,在距離格蘭德河一英里的地方發現一具男孩的屍體,這個男孩本試圖和他在芝加哥的兄弟團聚,以幫助他們在危地馬拉農村的家。

Kerlikowske 表示,自從(去年)10月以來, 有226位非法移民死於穿越邊境的途中,同期,有超過5萬2千名無人陪伴的孩童非法進入美國,主要是德克薩斯南部地區。

根據「危險意識運動」計劃,當局將豎起數百個廣告牌,並在目標國家進行 6,500次的電台和電視廣告宣傳。

據美聯社報導,在危地馬拉播出的一個電視廣告畫面顯示: 一個十幾歲的男孩準備離家前往美國。 她的母親懇求他不要去。 他向他在美國的叔叔吐露心聲表示:雖然母親警告穿越墨西哥抵達美國的旅途充滿危險,但是「如果他不抓住機會,就不會贏。」下一個畫面是,這個男孩在沙漠曠野裡死亡,一個畫外音說:走私犯稱新近抵達(美國)者很容易拿到移民身份,這是錯誤的。

電視台和電台的廣告的最後畫面出現類似的信息:他們是我們的未來,保護他們!

德克薩斯州長:遣返非法移民孩童

德克薩斯州長佩裡(Rick Perry) 7月3日(週四)在眾議院的聽證會上建議,奧巴馬應該部署國民警衛隊到德州邊境,並且將成千上萬非法移民孩童遣送回他們的祖國。

他還呼籲聯邦政府向德州補償5億美元,這筆費用是該州自2005年以來在邊境安全上的投入。他說:「我們一直在履行聯邦政府的責任,勤勞的德州人民不應該承擔這一成本。」

佩裡說,「允許他們留下,只會鼓勵下一批人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這裡。」

不過,眾議員 Sheila Jackson Lee表示反對,她說:針對兒童的大規模遣返政策和拘留,是不人道的事情。

上個月,佩裡授權德州公共安全部門部署更多的人員以加強邊境安全,這一計劃的成本是每週130萬美元。

據悉,德州南部13個收容所已裝滿非法移民孩童。美國在加州和俄克拉荷馬州開放了更多的庇護所。

美國示威民眾反對非法移民聲浪強勁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南加州默裡埃塔市的一百多名居民星期二走上街頭,迫使載運一百多名非法入境移民的聯邦政府巴士折返。一天前,該市市長宣佈,聯邦政府決定將部份非法一名轉移至該市邊界巡邏站接受調查的消息。

當地居民麥金農不認為這些移民是因為國內的人道危機才來投奔美國,她說:「他們希望獲得移民大赦而來,因此他們非法進入美國邊界,我們必須把他們送回去,這些孩子必須和他們自己的家人團聚。」

南加州居民艾米麗開車將近150公里來參加示威。艾米麗說:「政府首先應該鞏固邊界,我們有全球最強大的軍隊,為甚麼守不住自己的邊界?其次,應該用軍用飛機把這些人送回他們自己的國家。」

建築工人拉里指出:「我們的退伍軍人需要食物、飲水和住所,卻得不到。反而要供應給那些不屬於這裡的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這是不對的 。」

拉里表示:「如果他們想來美國,每個人都有權追求更好的生活,這沒有錯,但要走正道,要按照法律行事。」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奧巴馬:遣返穿越邊境的非法移民兒童
大批兒童非法入境 美邊境居民恐懼 當局加速遣返
奧巴馬:將以一己之力 迅速推進移民改革
兒童偷渡客 中美洲促美合法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