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7月23日訊】原定8月赴紐交所上市的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已推遲到9月1日過後再進行IPO。阿里巴巴自今年5月提交首次公開招股(IPO)申請後,一直引發華爾街和中港金融圈的關注。近日,上海交大教授朱蕾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詳述阿里巴巴IPO的三重不確定性。
阿里巴巴集團上市之路問題重重,自今年5月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首次公開招股(IPO)申請後,由於其將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股IPO,媒體紛紛聚焦投資阿里的重大隱憂,包括其董事結構,旗下支付寶、餘額寶在大陸所面臨的問題,及其背後股東的紅二代背景及中共治下的法律不確定性。
月前,隸屬美國政府的中國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CESRC)發佈報告警告,如果投資人購買阿里巴巴控股等類似的中企公司股票,將面臨「巨大的風險」。該報告詳細解釋了這些風險存在的依據,例如VIE結構,創始人和公司的誠信問題,整個中國互聯網的腐敗和灰色現象等等。
朱蕾的文章稱,阿里巴巴上市後,美國投資者們將面臨著與一般投資風險不同的奈特式不確定性(Knightian uncertainty)。這不同於人們常說的風險,因為風險是能被計算概率的,而真正的不確定性是不能被預先計算與評估概率的。
這些不確定性可能給未來的投資者們帶來巨大的投資收益,也可能會顆粒無收。
這三重奈特式不確定性:VIE(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模式、獨特的合夥人制度、纏身多年並未解除的內部腐敗問題。
首先,VIE協議控制模式作為大陸科技公司平衡國外上市融資需要和規避國內法規管制的手段,已經實行了10多年。但VIE最大的風險是中國法律並不承認VIE結構為合法,一旦出現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情況,這個一攬子協議將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
文章稱,美國UCESRC的報告與其說是針對VIE這個模式,不如說更多的是對阿里巴巴公司本身誠信的質疑。阿里巴巴在信用上的不良記錄,最關鍵的就是幾年前媒體上滿城風雨的「支付寶事件」。
2010年底,為符合監管要求取得支付牌照,馬雲未經董事會同意,將支付寶從控股的阿里巴巴開曼公司(軟銀、雅虎為大股東)轉移到當時由馬雲和謝世煌所有的純內資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浙江阿里巴巴)。浙江阿里巴巴跟阿里巴巴開曼公司有一個VIE協議控制關係,雖然支付寶的股權100%屬於浙江阿里巴巴,但仍由阿里巴巴開曼實質上控制支付寶的運營和收益。
之後又在緊急情況下,馬雲和管理層單方面終止「協議控制」,支付寶與軟銀、雅虎不再有任何關聯。馬雲這一破壞契約精神的做法,引發了包括阿里股東、媒體和華爾街投資者的聲討。
而在VIE架構下,母公司沒義務對國外投資者通知此類決定。既然發生了一次支付寶事件,誰也說不准歷史會不會重演。
文章稱,此外,阿里巴巴的特殊合夥人制度,也加重了這種不確定性。馬雲和一些高管作為合夥人可以提名半數以上的董事會成員,雖然這些合夥人的股權加在一起只佔總股權的10%左右。
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跟美國常見的雙層股權結構的不同之處在於,普通雙層股權結構的創始人表決權會隨著股份轉換、轉讓而攤薄,而合夥人制則擁有絕對權力,普通股表決權徹底剝離,股東大會的權力形同虛設。此外,如果美國本土雙重股權架構上市公司試圖竊取資產或作出其他非法勾當時,有美國司法力量作為保護傘;而在阿里巴巴的案子中,投資者則無法享受美國司法的保護,因為這是中國公司。
第三重不確定性則是纏身多年而未根除的腐敗問題。2012年大陸《IT時代週刊》拋出《淘寶腐敗黑幕調查》新聞後,阿里旋即任命一位地位很高的專職首席風險官,對腐敗施予重手。但就在不久前,仍然爆出阿里27位合夥人之一的高層親戚因收受巨款,被捕入獄的腐敗案件。對阿里來說,反腐之路仍然既艱且長。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