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近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稱,中國接近四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用來投資,以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但李克強今年5月曾明確表示,中國巨額外匯儲備已經成為沉重負擔,對通貨膨脹造成壓力。
李克強:巨額外匯儲備是沉重負擔
陸媒《新京報》7月15日報導,今年4月,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在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主辦的經濟與金融高級論壇(92期)上稱,經濟增長還是要依靠投資驅動,中國民間儲蓄率高,而且有接近四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用來投資,維持經濟%7.5左右的增長。
而中共外匯管理局官員6月12日表示,大陸的外匯儲備已達4萬億美元,其直接和間接收益已不足以抵消產生的問題和代價。
外管局總經濟師黃國波在6月12日接受採訪時稱,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帶來一系列挑戰:一方面增大了本幣供應,形成國內通貨膨脹潛在壓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央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對衝操作壓力,對貨幣政策的制約程度進一步增加。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5月訪問非洲時曾表示:「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是國家的一個沉重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的基礎貨幣,會影響通貨膨脹」。
中國外匯儲備過多背後藏隱憂
在信用貨幣時代,持有過多的外匯儲備是一種負擔。衡量外匯儲備的適宜度,目前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國際收支領域的權威學者特里芬(R Triffin)提出,一國的外匯儲備與它的貿易進口額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以滿足5個月進口需要為標準,滿足2個半月進口需要為最低限。2013中國進口為19,504億美元,5個月進口約為7,800億美元。以此為標準,2013年的3.8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超標率達389%。
方法二:儲備/債務比例法,認為外匯儲備量以佔全部外債餘額的40%為宜。截至2013年底中國外債餘額為8,630億美元,對應的外匯儲備標準僅為3,452億美元,連2013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的十分之一都不及。
中國外匯儲備過多,同時還存在兩個重要問題:
第一,央行收匯需要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加劇中國本就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回報率很低。儘管中國的對外淨資產高居全球第二位,但2008-2012年國際收益累計淨虧損超過7000億美元,因為中國對外資產回報率大大低於對外債務的成本。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