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雙綜合報導)由於中國大陸股市、各式貨幣基金以及黃金價格持續低迷,很多原來投資股市的散戶無奈中只好轉向收益較低的政府債券,其中也不乏此前狂掃黃金而被「套牢」的「中國大媽」。
搶購黃金被套的「中國大媽」又成國債購買主力
中共財政部日前才公告顯示,將與中共央行聯合於2014年7月10日至19日發行兩期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的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總額為400億元人民幣。
公告稱,兩期國債(代碼:141705、141706)由38家承銷團成員通過其網點櫃檯代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和廣發銀行等網銀成員同時通過其網上銀行代銷。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上海一位年逾70歲的退休人士張女士,週四(7月10日)一大早就到了中國工商銀行的一個分行排隊,希望能搶到機會購買儘可能多的政府儲蓄債券。為此,她前一天就把錢準備好,並在凌晨5點多就到了銀行,但從銀行上午8點半開門到10點,僅僅1個半小時,當天的儲蓄債券配額即告售罄,她只買到了2萬元人民幣的債券。
此陸媒報導,4月10日至4月19日發售的2014年首發電子式儲蓄國債在4月15日已售罄,其中老年人成為當期儲蓄國債的購買主力。一來是因為老年人對電腦、互聯網理財產品不熟悉,二來是因為銀行短期理財產品與傳統的儲蓄思維不相符。
這些曾一度在2013年4月國際金價首波「大跌」時瘋狂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因金價的下跌被「套牢」,其採購熱情今年初開始有所下降,只好轉而向政府債券,成為這一期儲蓄國債的購買主力。
身心受重創的股民無奈開始轉向債市
華爾街日報稱,許多債券購買者都是在股市遭受損失對其失去信心的股民。同時,由於對銀行和信託公司發行的高收益產品的擔憂,以及像阿里巴巴集團發行的曾經風靡一時的貨幣基金收益也在不斷下滑時,散戶投資者無奈開始轉向收益較低的政府債券。
今年4月18日首批預披露名單出爐後的6個交易日中(4月21日-4月28日),上證指數累計下跌了4.49%,深證成指累計下跌2.89%,創業板指則出現6連跌,累計下跌8.72%。WIND統計數據顯示,短短的6個交易日中,A股的總市值蒸發了0.94萬億元。
大陸股市的圈錢特徵,令大量股民身心受損而撤出股市,上市公司股東戶數整體下降。
2014年4月份數據顯示,目前有可比數據的1066家上市公司股東數量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低,735.36萬戶股民離場。其中,2007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中國石油,累計已有90萬股民流失。
金融系統風險 可能讓未來收益迅速下滑
報導說,這些由政府出售的特殊國債看起來特別有吸引力,因為他們蓋過曾經風靡一時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包括阿里巴巴的餘額寶,餘額寶的收益率已經從去年6%的高峰下降到4%左右。
此次發行的儲蓄債券,5年期的票面年利率為5.41%,高於同期銀行4.75%的存款利率;3年期的票面年利率為5%,也遠高於同期銀行4.25%的存款利率。
但不可否認,今年出現的首個公司債違約事件,因債務迅速增長帶來了中國金融系統危機的擔憂。曾經一度「高燒」不退的房地產市場,目前出現明顯房價下跌的跡象等問題都讓中國投資者回報變的不那麼真實。
華爾街日報援引東莞銀行的分析師陳龍(音譯)說:「因為貨幣政策的調整,以及經濟在重組,未來數年內,中國的收益率下降的趨勢比上升的趨勢更大」。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