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寶睿報導)青島港金屬融資騙貸案持續發酵,17家銀行涉66.7億,另外有消息稱超過160億。高盛集團認為,中國銅融資交易可能已經產生了數以千億元計的金融槓桿,這預示著中國金融體系面臨更大範圍的風險。
17家銀行涉66.7億 金屬騙貸案持續發酵
《21世紀網》6月30日報導,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青島轄區的銀行對德正集團的授信敞口為66.7億元,一共涉及17家銀行機構,其中包括一家政策性銀行、5大國有行、6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等。
在6月初騙貸案浮現後,有關涉案金額的情況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各家銀行借款金額的數字先後出現了不同的版本,有消息稱貸款總額為148億元,也有消息稱超過160億元。
截至目前為止,上述數據還沒有得到驗證。金屬騙貸案在持續發酵中。
高盛:中國金融體系面臨更大範圍的風險
上述陸媒稱,在青島港這次金屬貿易騙貸案中,企業的主要融資方法是倉單質押融資和信用證融資。
其運作的方式是:某個公司出貨銅(或其它金屬)給倉庫,然後取得倉單。該公司將單據存入其它公司或銀行,以便獲得短期融通。而這筆錢往往會投入到房地產行業中。因為放款有倉庫的金屬庫存做擔保,一旦借款人違約,債權人就取走這些商品,這就是所謂的「再抵押」。
在「再抵押」的過程中,原始的倉單已被抵押給不同的債權人很多次了。只要這個抵押鏈中沒有人違約,就不會有事情發生。貨物的主人拿回其商品,債權人也拿到他們的借款和利息。在實務上,倉單會被轉手多次,風險也開始高聚,這就是為甚麼青島港融資騙貸案東窗事發了。
如今,僅青島港案至目前為止被曝光出來的金額就高達66.7億,另外有消息稱超過160億。而這僅僅是中國銅融資騙局中的一角,中國長達幾年的銅融資可能涉及數千億的資金。
高盛集團認為,中國銅融資交易是不可忽略的,因為隱含著接近無限的再抵押能力,而過去幾年在中國進行的這些影子交易,可能已經產生了數以千億元計的金融槓桿,甚至可能更多。這預示著中國金融體系面臨更大範圍的風險。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