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6月03日訊】以前看過瑪雅人的長曆法(Long Count Calendar),按照此曆法來算,據說當今存在的人類文明屬於第五個太陽紀,人類會使用情感,因此這一紀屬於情感文明。無論從現代的影視娛樂,還是大眾思潮,「愛」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而「愛」是甚麼?
「黑暗不能驅散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消融仇恨,只有愛才能。」歷史小說《別問我是誰》證明了愛的能力,不僅僅是簡單的對人的關照與呵護,若能幫助人從納粹對猶太人實施的種族滅絕中倖存下來,愛的意義,單這一點就帶有了巨大的能力。
歷史小說《別問我是誰》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39年9月,納粹入侵波蘭,大肆屠殺猶太人,並有計劃的實施滅絕猶太民族的行動。書中的主人翁是一個對自己身世一無所知的孤兒,他沒有具體的名字,人們叫他米薩,小猶太,小吉普賽等。
他和很多流浪兒一樣住在華沙的街頭。儘管衣衫襤褸,為生存偷盜頑劣,依然無法掩蓋他清亮憨實的眼神。雖然他是孤兒,卻能常常幫助弱小者尋找食物,安慰哭泣的兒童,對別人每一點點的善意,他都會回報以更多的善良。
在納粹的恐怖中,他能怡然遊戲,並在眼淚中尋找歡笑。在他純真憨然的眼中,炸彈像是泡菜罐,而機槍像是螳螂。在饑寒困苦中,他依然相信並想念麵包、橘子、母親和天使,因此常常能安然入夢。
後來,他遇見了猶太小女孩甄妮娜,並與她成為最好的朋友。他們一起幻想,嬉戲和吵鬧。儘管生活越來越艱難,街上越來越肅穆,當火車把身邊善良而又卑微的人們一個個帶走,當有人勸他一直跑不要回頭,當甄妮娜最終消失在暗黑的人潮中,他依然相信總有一天幸福會重回,所有人都能開懷地歡笑。
戰爭結束了,這個孤兒從地獄般的現實中得以倖存。並隨光陰走進新的時期。面對命運和時代的巨變,生存與世的個體更顯得弱小和卑微。在納粹滅絕猶太民族的暴行中,在摧毀人性挑釁人類道德底線的浩劫中,卻有一線細微的東西穿越了厚厚密集的恐懼,擊碎了黑暗的幕,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維繫的愛。
《別問我是誰》以一個孤兒的角度,對這場人類的浩劫無聲的控訴。當猶如地獄般的熊熊烈火吞噬周圍的一切時,人們能夠從一個孤兒的摯愛與純真之中,看到善良的色彩與輝光,無名無姓看似卑微,卻真實的像是倔強的希望,留下生命存在的意義。
別問我是誰,「我」在人生的漫長經歷中,不斷的改變著自己外在的戲份和角色,內心的「我」,一個為愛而生的人,以憨直為這個世界留下閃爍的希望,以真摯在曾經黑暗恐懼的時代,劃出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