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端木瑾編譯報導)以往工業機器人都被放置在防護網內工作,但是新一代的工業用協力機器人卻已出匣和工人一起工作,而且由於更輕巧更便宜,應用範圍也日益廣泛,雖然這些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許多生產工業機器人的廠商正積極投入協力機器人的開發,因為他們意識到這類機器人在自動化的工業中所能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
例如像Baxter這種有雙臂的人形機器人有一個面板作為臉部,可以和人類互動;而丹麥的宇宙機器人(Universal Robots),有六根軸臂,可以包裝數百萬顆雞蛋卻不會打破。
此外,雖然在過去50年,昂貴而龐大的工業機器人因為有安全顧慮,所以通常會放置在遠離工人的地方,但是瑞士的ABB公司已開發出一套軟件,使得工業機器人可以和人類一起工作。這套軟件會利用感應器在機器人與工人距離太近時關掉機器。
新一代的輕型協力機器人比較便宜,而且操作起來更靈活,同時移動也很容易並不需要有專業技術。有些甚至只要抓著機器人的手做一遍,機器人就可以學會新動作。
宇宙機器人的執行長Enrico Krog Iversen說:「我們有許多客戶會幫他們的機器人取個像Rob或Peter的名字。當你開始為機器取名,就表示你把它當工作夥伴,而不是甚麼危險的東西。」
協力機器人除了可以代替工人去做較危險或一般人較不願做的工作外,它的經濟效益也很吸引人。
史丹佛大學報(Stanford University paper)一篇名為《重新思考機器人:找尋新市場》(Rethink Robotics: Finding a market)的文章做了些比較:美國工廠工人每小時平均工資為23.32美元、中國1.36美元、德國25.80元;而售價27,000美元的Baxter如果在3年的保固期限內,每年工作260天,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平均每小時成本僅4.32美元。
雖然有上述種種優點,但是目前每年售出近18萬台工業機器人中,仍以傳統的大型機器人為主,新型的協力機器人仍佔少數。
例如,全球擁有572,000名員工的大眾汽車(Volkswagen),在其全球28,000個機器人中,只有3台是協力機器人。主要的原因是協力機器人若要像人類一樣靈活,仍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也有人擔憂機器人會搶走人們的飯碗,但機器人製造商辨稱,利用機器人可以提高生產力,反而可以保護工人的工作。
例如,瑞典工程集團Trelleborg旗下的Trelleborg密封(Trelleborg Sealing Solutions)在採用了一些宇宙機器人的協力機器人後,產品需求增加,因此帶來了50個新工作機會。
(責任編輯: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