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蘇蕙綜合報導)本週美國三大股指(標普500、道指、納斯達克指數)上漲逾1%;歐洲、新興市場也迎來大幅反彈,似乎全世界股市都找到了破解世界盃魔咒的方法,唯獨中國大陸股市連跌3日,並創下2個月最大單周跌幅。
所謂「世界盃魔咒」,是指過往數十年來舉辦世界盃期間,重複發生概率比較高的一系列事件。針對股市而言,是指世界盃期間股市會出現下跌的走勢,這一現象被稱為是世界盃對股市的魔咒。
據統計,1958年至2010年所舉辦的14屆世界盃期間,全球股市下跌的概率高達78%,世界盃舉行的當月,股市平均跌幅為1.65%。
關於股市世界盃魔咒產生的原因,一個普遍的說法是,由於世界盃賽事十分精彩,投資人的精力被分散,特別是機構操盤手和基金經理的注意力被分散,從而使得市場表現冷清。
然而,本屆巴西世界盃自6月12日揭幕以來,歐美股市表現頗為穩定,世界盃魔咒似乎失靈,唯獨大陸股市中招。
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連續3日創記錄新高
美國股市週五(6月20日)繼續上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和標普(S&P)500指數均刷新收市記錄新高,紐約證券交易所所有330只股票觸及52週高位。
其中,標普500指數連漲6日,在週三(6月18日)美聯儲利率會議公佈決議後一路飆升,連續3日創收市記錄高位,至週五收盤,達到1962.87點。
另外,道指週五升25.63點或0.15%,收於16947.08,突破6月10日的收盤高點,而且盤中一度衝上有史以來的最高點16978.02,接近17,000點。
本週(6月16日~20日)道指上漲約1%,標普500指數漲1.4%,納斯達克指數(Nasdaq)指數升1.3%,達到14年來的最高水平。投資者擺脫伊拉克地緣政治憂慮,對股市保持樂觀。
歐洲股市:泛歐績優股300指數觸及6年半高位
歐洲央行(ECB)6月5日決定調降三大主要政策利率,率先采負利率,迫使銀行放款刺激經濟和投資以來,歐洲股市整體起色不小。
歐洲股市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連漲10週,並於週五(20日)攀昇至6年半高位,盤中一直在平盤之上交投,僅在收盤時微跌0.04%,報1394.98點。本週累計上漲0.4%,為4月份以來最長周線升勢。
週四媒體傳出艾伯維(AbbVie)將收購英國同業Shire的消息,令Shire股價在週五暴漲17%,歐洲整體保健股大漲1%,為表現最好的板塊。
歐洲斯托克(STOXX Europe)600指數本週漲0.3%,其成份股企業中44%公佈的首季業績優於預期,往年均值為48%。
英國富時100指數收升0.25%,報6,825.20點,受Shire飆升提振,該指數本週漲0.7%。德國DAX指數本週漲幅0.8%。
大陸股市:滬綜指「三連陰」創兩月最大單周跌幅
大陸滬深兩市在週二至週四(6月17日~19日)3個交易日連續下跌。滬綜指累計下跌62點,跌幅達2.98%,創業板綜指累計下跌5.37%。
週四(19日)單日暴跌31.78點,或1.55%,收報2023.74點,此前最大單日跌幅為4月28日的1.62%。
6月20日,滬綜指縮量小幅收升結束三連跌,多數板塊出現探底回升。滬綜指收報2,026.674點,跌2.939點或0.15%,本週累積跌2.1%,創兩個月最大單周跌幅。
事實上,在巴西世界盃開幕首日和本週第一個交易日,大陸股市都出現近1%的漲幅,而隨後3天,均連續大幅下挫,猶如真的中了魔咒一樣。
市場分析認為,世界盃魔咒的深層原因乃是中國大陸新股發行,又恰逢期指交割日(週五)來臨,加上市場流動性趨緊,大陸股市一邊被新股「抽血」,另一面卻無血可輸,引發股市下滑趨勢加劇。與其說是「世界盃魔咒」,稱之為「新股魔咒」更為貼切。
此外,大陸股市這種「血荒」狀態,除了新股抽血外,投資增速下滑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同時,市場還面臨著房地產行業繼續下行所帶來的經濟層面不確定性的影響。
大陸股市所經歷的世界盃魔咒
從1994年至2010年,大陸股市共經歷過5屆世界盃。從5屆世界盃舉辦年份大陸股市6月份的表現來看,1994年6月滬綜指下跌了15.63%;1998年6月下跌了5.10%;2002年6月上漲14.32%;2006年6月上漲1.88%;2010年6月下跌了7.48%。換言之,「世界盃魔咒」在大陸股市發生的概率為60%。
但仔細分析,2002年和2006年世界盃期間,大陸股市均經歷大起大落。
2002年市場先是經歷了5月一波持續的下跌,隨著5月31日世界盃開幕,並未扭轉趨勢。整個世界盃期間,直到6月24日大陸官方推出暫停國有股減持,才讓大陸股市全線暴漲,重回1,700點,之後市場踏上了漫漫熊途,跌到了998點。
2006年6月9日世界盃開幕後,大陸股市當天大跌,隨後振蕩下行,從1,695點下跌到1,512點,最後在世界盃閉幕前收復失地,重回1,700點。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