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6月21日訊】又是一年畢業季,合影留念再次成為畢業生們離開母校的最後一道盛宴。在一張張充滿回憶與感慨的笑臉上,人們最能感受到的,或許就是那份同窗室友間相濡以沫的情誼了。然而很難想像,在一堆你有同窗、我有室友的合影中,居然留存著這樣一張形單影隻的照片,那就是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學專業的學生薛逸凡在網上所發佈的「一個人的畢業照」。
「如果排除該專業第一任從生科方向轉換為古生物方向的學生,排除第二、三任中途轉入北大元培學院的學生,排除第五任馬來西亞籍古生物專業學生,我作為該專業的第四任,可能是唯一一個始終由元培學院培養出來的本專業學生。」如果不是薛逸凡本人在發佈的照片下標注了這段文字,人們根本不可能從那張只有一個人的照片上看出,這是一張不折不扣的畢業合影。無論北大如何緊隨其後的在校方官網上聲稱「不存在一個學生上課的情況」,「幾乎每年都有學生選擇這個專業」,但只要從這個「古生物學」專業本身在現代社會所能散發的有限吸引力來看,人們或許就會對那張「一個人的畢業照」不再大驚小怪了。
儘管那位學生所在的北大元培學院「古生物學」專業始終在力薦「這個專業是利用了生命科學與地球科學現有的優質課程資源」,「吸引了很多學生」,然而,在學術界的價值取向普遍發生轉移的今天,準備步入大學教育的優秀學生,他們的選擇正恰如其分的詮釋著為何類似的「古生物學」專業會拍出只有一個人的畢業合影照片。
隨著高考成績即將被陸續公開,每年產生的高考狀元將如數閃亮登場。一份由中國校友會網發佈的《2014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從1977到2013,在中國各地的900多名高考狀元中,選擇就讀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專業的人數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其中,經濟學專業最受高考狀元青睞,人數高達288人之多;工商管理學專業有283人,屈居第二;選擇就讀這兩個專業的狀元人數之和共佔總數的38.45%。因此網媒發文稱,狀元最愛「賺錢」專業。有意思的是,對這些最愛賺錢的狀元夾道歡迎、開門迎接的高校也是中國排名第一、第二的知名大學:北大和清華。資料顯示,中國恢復高考37年來,北大錄取狀元731名,清華錄取了577名,兩校共錄取的高考狀元佔到總數的79.38%。
這兩家被視為中國高校招生及教育風向標的一流學府,若是如此給力的迎合狀元們的需求,那便盡可說明,它們對不同專業的設置、投入以及對人才的培養都會有所選擇、有所側重。一個是古生物學,一個是經濟、工商管理;一個是「形單影隻」、一個是「高手雲集」;對比如此懸殊,令人感慨、嗟歎。從這種「一邊倒」的選擇上,我們不難發現,高考狀元對經濟實惠的追逐正無形的影響著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眾多青年,高校大學對高分人才的趨之若鶩、對經濟而非學術青睞有佳的趨勢和狀態,也在毫無例外的引領著國家的整個教育領域以及學術界的發展方向;這二者都可謂是在「急功近利」、「為五斗米折腰」的現實效應中發揮著巨大的潛能。
只是有所不同的,是他們在選擇之後所面臨的懸殊境況。當各級高校都在「唯經濟論」的氛圍中,雖高舉學術的大旗,卻幹著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的勾當時,當年意氣風發、意圖從與現實掛鉤的經濟專業中尋求飛黃騰達之路的高考狀元卻開始迷茫的思索畢業之後該何去何從。於是,有關某高考狀元中途棄學、流浪街頭的消息時有耳聞。儘管所在大學、專業之名是如此傲人,然而,若在此後的奮力打拼之後卻發現仍是杯水車薪時,這些昔日的狀元或許才會清醒的意識到,出人頭地並非源於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而是取決於「拼爹」與「坑爹」之間的微妙差別。於是,某個調查就曾透露,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他們大多數都會選擇繼續出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可見,在唯一的畢業生、高考狀元和大學冷、熱專業發展的相同與不同中,無論是五味雜陳的拍出「一個人的畢業照」的冷門專業學生,還是在獨木橋上「過五關斬六將」的高考決勝者,他們都在寒窗苦讀之後,大學畢業之時,毫無例外的淪為了這個時代所造就的現實劇目中最為悲情的人物。他們的遭遇,不僅是人生宿命的無奈結局,更是不可轉圜的扭曲制度下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