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英文版記者Tara MacIsaac報導/李洗塵編譯)哲學家們花了很長時間思考意識(思想)和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如今,現代物理學家也加入了這一爭論。下面就來看看一些理論,是如何解釋我們的意識到底是以什麽方式在何處存在的。
智域,概念似互聯網
20世紀上半葉,耶穌會教士和古生物學家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提出了一個「智域」(noosphere)的概念。他預測,在人類發展的未來階段,一個由人類集體思想和經驗構成的域將籠罩這個世界。
他在《人類現象》這本書中寫道:「一個偉大的生命(智域)正在誕生,他有四肢,有神經系統,有感知器官,有記憶。」
很多人把德日進的智域和當今的互聯網聯繫在一起。是不是可以認為,互聯網就是人類集體意識存在的一個地方呢?
思想存於其他實體空間
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數學和天文學教授伯納德•卡爾(Bernard Carr)說,我們的意識在另外一個空間維度中相互作用著。愛因斯坦指出,有至少四個空間維度。第四維是時間或時空。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不能分開。
卡爾說,我們的感官僅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3維的宇宙,但實際上至少存在四個維度。在更高維度中存在的實體是我們的感官無法觸摸到的。他認為,這些實體必然存在於某種空間。
卡爾寫道:「在這個宇宙中,我們唯一能體驗到的物理實體就是人的意識,……而超自然現象的存在表明,意識在某種空間中存在 。」
思想超越時間?
雷丁(Dean Radin)博士是思維科學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該研究所由阿波羅14號的宇航員埃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創立,是致力於意識研究的一個非盈利性組織。
雷丁博士的研究表明,人的意識可能對現實物質起作用,但現實物質在目前或將來可能並不符合我們所預期。他說,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想法影響了之前的物質。
他曾用一個隨機數發生器(RNG)測試過人的意識影響物理現實的能力。他並不是唯一一個使用RNG測試意識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科學家。但他的工作獨樹一幟,注重未來意向對過去的影響力。
大多數RNG測試的重點是根據向前的時間,即標準的因果模型。例如,一個人有一個意向,人們預計該意向將影響未來結果或生成的數字。雷丁的實驗測試了這樣的理念,即未來的意圖可能會影響過去的結果。他發現,「所觀察到的結果是由於對未來一個目標想法所造成的,而不是在一個更複雜的過程中去試圖達到這個目標。」
他的研究發表在2006年的《科學探索雜誌》上。他說:「一些明顯的意識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形式,其可能涉及的過程,更多的是受到了對未來想法的『拉力』,而不是受到當前因果關係的『推力』。」
顆粒間的寬廣境界
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蒂勒(William A. Tiller)推測,我們的意識是「在一個新的水平上對物質起作用,該物質似乎是物理真空(基本帶電粒子之間的空間,這些基本粒子構成我們所知的原子和分子)。」
他說,他能測量這個迄今還無法看見的物質,但這只有當它與我們可以常規測量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才行。這種相互作用能被人的意識所激發,這暗示我們的意識真實的存在於這個空間。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