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辰美國華盛頓DC報導)美國國會5月20日(週二)舉行大型六四大型聽證會,聽證會由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主席、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主持。 參加作證的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 認為,天安門事件25年後反觀美中關係,美中貿易不但沒有推動中國人權向前,中國人權反而進一步惡化。前助理國務卿、駐華大使洛德(Winston Lord)表示,美國應該考慮改變對華政策。
資深國會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表示,中國民間社會目前出現一股令人印象深刻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他們)在危險的中共體制下勇敢地追尋自由,而這正是促使中國發生改變、推動中國人權和民主的真正力量。美國的政策必須幫助推動中國發生和平的轉變。
參加本次聽證會的還包括,天安門事件的親歷者李蘭菊、哈佛大學六四研究學者、講師何曉清、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中國現代史專家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李蘭菊在講訴天安門屠殺時止不住流淚,令在場人士動容。
CECC 主席:在六四事件上 美國錯過機會
布朗參議員在開場白中說,「今天我們在這裡評估過去25年來(天安門事件的)意義,我們(美國)應該採取甚麼樣的對華政策。 」
他說,在天安門事件上,「我們錯過了將中國融入到國際社會的同時確保我們的經濟利益,並讓中國走向正確方向的機會。」
「25年過去了,中國依然是一個不民主的國家,拒絕實施法制….」
「中國收穫了貿易帶來的好處,但卻迴避很多義務……中國人依然因為言論自由而被監禁,很少的中國年青人瞭解了天安門屠殺的真相。」
布朗議員在隨後的與作證人的互動中提出: 1999年和2000年的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PNTR)的目的是促進貿易,並且從根本上促進中國的人權,法制、民主,但是從各方來看,這令中國的人權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他提出:美國應該從天安門和PNTR中獲取甚麼教訓?人權和貿易之間的關係如何?美中關係應如何發展?
共同主席: 天安門屠殺是中共強力維持統治的標誌
CECC的共同主席、新澤西州資深眾議員史密斯在聽證會上說:「25 年前,世界注目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人(來到天安門廣場),和平的呼喚民主與改革……但是最後以沒有必要的暴力-淚水、流血、被捕和流亡而結束。」
他說: 天安門屠殺是中國政府強力維持政權的標誌。
他說,六四(1989年)中共使用坦克,在今天,他們使用拘捕、酷刑和媒體審查來壓制異議人士。「方式有所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
參加聽證的華茲(Tim Walz)議員說,「我年青的時候曾經在廣東一所高中教書,我也在香港呆過一段時間。 (那裏很多)人對於我們現在還在談論六四,感到憤怒。 「他表示,這背後的原因是中共當局對新聞進行封鎖。」
「不站出來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應該追尋我們的內心,我們不能假裝這件事情沒有發生,就這樣過去了。」 他也表示,美國應該施加外交影響力,幫助推動中國人權。
前駐華大使洛德:中共人權比以往任何時候惡化
前助理國務卿、前駐華大使洛德作證說:中共當局依然對「1989年的天安門六四事件進行歪曲和抵賴」, 對(六四)死者的母親沒有說法,他們看起來比任何時候更加持續地壓制人權。
洛德說,中共當局的政治系統是不公平和非人的,這個情況還在惡化。美國推動中國自由的努力目前產生的效果很小,但是應該持續。
他還表示,和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相比,中國的(社會自由)版圖當然有所變化,中國人可以上大學、選擇工作和改變他們居所以及旅行,可以和朋友們一起發牢騷,經濟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很多關鍵的領域(政策)收緊, 特別是在近幾年。」
洛德還說,中共當局在人權方面在收緊,目前的局勢是嚴峻的。民主除了有關選舉,還有關媒體自由,司法自由,民權團體自由等各方面。 (中共)審查制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糟糕,香港也存在(這些)問題。
前駐華大使芮效儉:中國的經濟繁榮沒有推動中國人權 法輪功、家庭教會都是壓制對像
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在現場表示:「觀念和現實之間存在差距,(中國)社會的繁榮和開放、自由運動、信息的獲得和中國的人權彼此之間沒有關係,中共當局依然壓制人權。」
他說,他在中國擔任外交職務期間,中共當局壓制所有的未經政府許可的社會組織,其中包括法輪功、基督教家庭教會。雖然目前的中國政治「語言」有所改變,但外界不能過度的依賴中共當局承諾進行政治改革的說詞。
美國對華政策應該反轉
洛德說,美國經濟機構瞭解,美中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存在分歧,(中共)他們正好利用了這一點。
「我們(美國)應該反轉(對華)政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幫助解決)中國的人權問題。」 他說:中國的改變必須是來自於中國人自身,從根本上並不是來自外界的壓力,但是美國應該提供幫助。
經濟發展不會推動政治、民主改革
芮效儉說:從我的經驗來看,美國在華公司的第一目的是 「最大限度的謀取利潤」。 我沒有發現,商人會以他們的利益為代價來推動中國人權。 我們期待他們會這麼來做,這是一種誤解。「我們不應該對商業進行錯誤的解讀……」
「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之間存在一種聯繫,但是彼此之間不會自動發生。」他表示,一個例子是台灣,蔣經國作好了(政治)過渡的準備,所以,這個過程的發生非常順利。在韓國、台灣、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政治改變的發生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
他說:這些國家的社會和中國相比有兩個不同點,一,對世界(完全)開放,二,他們的經濟和全球經濟融合。
不過芮效儉強調:「我不認為,中國保持持續的經濟發展,會自動的發展成一個民主的政府。」他以印度尼西亞民主選舉為例,認為民主的發展依賴於中產階級。
中國人是真正改變中國的力量
史密斯議員說,中國國內目前出現一種力量,(很多人)在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追尋自由。 他強調,這股力量是最重要的推動中國發生改變的因素。
他表示,美國的政策必須推動中國的和平改變,推動中國的人權和民主。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