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反世足示威影響深遠

標籤: , ,

【大紀元5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特稿)巴西社會運動、民間組織、政黨與激進分子15日(當地時間)在全國各地發動「515:國際反世足鬥爭日」抗爭,雖然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仍深具影響力。

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和雷西夫(Recife)街頭發生暴亂的消息,長時間占據即時新聞、網路、電視與廣播電台的版面,引起廣泛關注。

巴西政府高官接受媒體訪問,堅稱15日發生的示威活動,多數目的都不是反對世界盃足球賽,以拆解街頭群眾運動的正當性。

誠然,許多示威團體的目的不是反世足,如同2013年6月以來巴西各地發生的抗爭,世界盃只是引發群眾憤怒的導火線之一。

2013年的街頭示威潮,從部分團體不滿大眾運輸品質與價格開始,演變成全民反政府運動,抗議社會治安敗壞、警察暴力、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品質惡劣。

之後街頭示威變成巴西人的長期抗爭方式,如同阿根廷近年來的情況;差別只在於,巴西不像阿根廷歷經10餘年的經濟癱瘓,否則將更難遏止人民的憤怒。

7月世界盃結束後,緊接著10月巴西將迎來總統大選,國際社會對世足賽的關注,讓有心人士趁機滲入搗亂、找碴、爭取調薪、策動隱性選舉宣傳,提出各式各樣具政治意圖的威脅。

15日的反世足示威因聖保羅、里約熱內盧與好景市(Belo Horizonte)教師罷工爭取調薪而迅速蔓延,培南布可(Pernambuco)州警罷工及里約熱內盧大眾運輸一團亂,更令街頭氣氛凝重。

無論示威活動是否因各行各業工會人士或無殼蝸牛加入而壯大,一樣對政府形象造成衝擊,引起社會大眾一定程度的不適感,同時對改善各界對國家經濟與政治人物的信心,無絲毫助益。

民調顯示,多數巴西人對暴力示威與破壞行為已感到厭惡,但街頭遊行人數減少,不等於民眾放寬檢視政府施政或支持世足賽;相反的,只是在內心醞釀更大的不滿。

誠如「展望周刊」專欄作家阿茲維多(Reinaldo Azevedo)所言,515反世足示威活動只是讓羅賽芙(Dilma Rousseff)政府開始頭痛的第1天;羅賽芙要擔心的問題遠超過暴力,而是人民對這一切的反感。

相關新聞
世足賽臨近 巴西增兵保衛邊境
巴西拚世足第6冠 寄望涅馬爾
巴西世足賽 C羅梅西受矚目
世足賽  里約公車罷工成隱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