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5月16日訊】中國政府認為自己委屈
三月二十六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公佈了美歐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
這個結果應該是能夠預料到的。兩年前,世貿組織就裁定中國在限制包括礬土、焦炭、鎂、錳和鋅等九種原材料出口一案中違規,已經預示了中國在限制稀土出口一案中也是必敗的命運。
消息傳來,左派照例會找出理由證明「中國一貫正確」,如《解放軍報》發表言論認為是「雙重標準」「濫用規則」,中國商務外貿官方則說要繼續研究、評估。WTO規定在六十天內可以上訴。據說中國方面準備上訴申請,不過大家都知道完全推翻這個裁決的勝算不大。對此,中國官方人士頗有憤憤不平之意。
中國似乎對WTO的裁決倍感委屈。首先,中國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許多礦產、原材料及其它一些大宗商品。每當中國需要這些商品時,該商品價格便頻頻上漲,譬如鐵礦石在中國大量進口時一漲再漲,中國卻無處申訴,也不見WTO出面作出什麼裁決。其次,中國之所以稀土出口施以出口稅和出口配額限額,其初衷也是為了保護環境和保護可用盡自然資源。
WTO裁決中國在稀土出口上違規,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稀土出口上增加了一個出口稅,二是每年只能出口一定的量,也就是出口配額。而這兩點在中國當年加入WTO時都是有承諾的。
可在中國官方看來,如果取消了稀土出口的限額和出口稅,國際市場中稀土價格肯定會下來,而美歐日之所以起訴中國稀土出口違規,就是為了以最低的價格買到稀土。
破壞自己入世貿的承諾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之稱,是大到導彈、小到電腦和手機的芯片都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中國長期以來以世界百分之二十三的稀土儲量向國際市場供應了百分之九十的稀土產品。鄧小平時代就有說:「中東有石油,我們有稀土。」可是,中國似乎並沒有像擁有大量石油儲量的中東那樣大量的賺到錢。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稀土無序開採,致使稀土資源開採的當地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以中國南北兩個稀土重地──內蒙包頭和江西贛州為例,包頭因濫採導致水污染,威脅黃河中下游水質安全;而贛州的濫採稀土導致東江水系的源頭遭到嚴重破壞,初步估算恢復生態至少需要三百八十億元。世界上任何一個資源性地區都是富得流油的地方,可中國遭到稀土濫採後卻只留下一個生態被破壞的地區。另一方面,由於稀土的無序濫採造成出口的惡性競爭,稀土的國際價格當時等同於黃土、白菜。
二○○五年──二○○八年開始,中國政府出手干預了。政府徵收出口稅和減少出口配額,不僅提高了稀土的國際價格,中國政府賺到了一些錢,並且在二○一○年對日本稀土礦禁運。中國官方大概很以自己對稀土行業的政府干預得計,非但在經濟上有所收穫而且在政治上可以拿日本一把。
殊不知,這是明顯違反WTO的相關規定和中國自己入世時的承諾,破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口口聲聲說的要加強的市場規則,並且這樣的舉動還轉移了那些本來應該承擔礦產開採成本的企業的責任。
二○一一年中國國務院發佈了《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國家工信部的主導下,組建了幾個大型國企集團稀土專營,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
這樣,稀土業的亂採低價的現象是可以制止了,但是其壟斷及「壟斷價格」和企業的低效幾無可能避免,而且專營的權力是很容易變成「尋租」的權利。尤其是這些央企集團的專營權力的得來,不是通過經營、技術的提高而是政府授權的,怎麼能夠指望他們今後研發技術提高效益呢?
主權資源不屬於專營國企
其實,WTO同樣注重環境保護,並且承認資源主權原則。換句話說,WTO並沒有認定中國的稀土出口價格應該是「黃土價」、「白菜價」,也沒有認為中國開採稀土是可以破壞當地生態或者不修復當地生態給當地以足夠的補償的。WTO反對的只是中國政府加之於商品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限額的行政干預。
中國的稀土,當然屬於中國。可是在更高層面上地球上的資源的運用也是屬於全人類的,只是在資源主權的原則下,需要進行等價交換。在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更有必要在全球範圍內自由平等的等價交換。
在這個意義上,任何企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向稀土資源主權所有者購買到開採權並付足當地的生態補償款之後,都有權有序地開採、交易稀土礦,既不需要中國政府開徵出口稅、實行出口配額制度,更不需要中國政府專門制定幾個大型國有企業專營中國的稀土礦。
WTO承認中國的稀土是中國的主權資源,也就是全體中國人的財產。如今,中國政府一面徵收稀土出口稅、實行出口配額,另一面是制定幾家國企專營國內稀土,頗有幾分將全體中國人主權資源──稀土佔為己有的幾家專營國企的代理人味道。反倒是,判決中國政府敗訴的WTO在主持世界貿易秩序公正的同時,也為普通中國人在中國稀土礦中的權利說話。
應該說,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是得益最大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十多年中,經濟總量翻了一倍。然而《解放軍報》卻放言,WTO判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敗訴,是「歐美日借『公平』之名,濫用他們主導制定的規則」,揚言要「如何更好地在國際貿易中維護自身利益」。
現在誰都能看出,世貿組織已經日漸不能適應眼下和今後的國際貿易發展形勢了,WTO多哈談判陷入僵局就說明這一點。國際貿易的未來就蘊含在當今正在進行中的世界三大談判,即跨大西洋談判TTI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TPP,以及重訂全球服務貿易規則的談判TISA,可作為世界最大貿易國的中國卻被排除在這三大談判之外。中國連WTO的規則都不能誠信的遵守,那麼中國的國際貿易還會有前途嗎?
--轉自《爭鳴》雜誌2014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