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特稿)歐洲大選在即,過去常被忽略的「歐盟」整體意識,在經濟危機和外來威脅下成為真正的議題;面對彼此牽連的經濟、安全、移民等問題,選民不得不自問,想要怎樣的歐洲?
歐盟將於22到25日舉行歐洲議員選舉,並選出新任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主導未來5年的歐洲。
歐盟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今年選舉是里斯本條約自2009年生效後的首度選舉,且改變了歐盟執委會主席產生方式,加上歐洲仍在走出經濟危機的路上,極右派勢力可能興起,選民對歐洲的不信任感也可能反映在選票上,因此特別引人關注。
過去,歐盟執委會主席是由各國領袖決定,再經歐洲議會同意,但今年將開始納入選票考量,算是打破歐洲人民長期以來質疑歐盟機構不夠民主的第一步。
正因這次選舉事關重大,歐盟和多國政府都積極鼓勵選民投票,尤其是向來對投票興趣缺缺、對政治失望的青年族群。
法國總理瓦爾(Manuel Valls)就說,這次選舉對法國和歐盟的未來而言,具有「決定性」的地位;歐洲議會也製作動感影片,訴求年輕人用選票表達意見、自己選出歐洲的領導人。
但另一方面,也有唱反調的政治力量。
抱持「疑歐論」的法國「公民與共和運動」黨(MRC)就宣傳,歐洲形成過程一向未納入人民意見,選舉之日也不必去投票,以免給了選舉結果正當性,呼籲民眾「抵制歐洲選舉」,歐洲不會因一次選舉而改變。
歐洲人在大選中的投票率確實一次比一次低,2009年平均只有43%,18到24歲年輕人投票率更低到29%。
在網路論壇上,有些年輕人說自己不認識那些候選人,指責媒體永遠只報導某些人,也不認為投票結果能改變什麼。
不過,歐盟上下和各成員國都強調,「這次不一樣」。
過去的歐洲大選,人民大多僅關注國內議題,較少意識到「歐洲」整體。現在的歐洲共同奮力從經濟危機中脫身,加上近期俄羅斯的威脅和可能伴隨而來的能源匱乏,以及各國都不能迴避的移民問題,讓各成員國確實感受到自身與歐盟整體難以分割。
「歐洲」在這次選舉中成為真正的議題,不管哪一國的歐盟公民,都必須問自己「未來想要怎樣的歐洲」,而投票是一種意見表達的武器,必須超越對政治人物的失望幻滅,無論那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