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我們在此相遇》首映 大獲好評

人氣 25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5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川波士頓報導)波士頓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是美國唯一一所致力於人文與傳播的綜合性傳媒大學。該校藝術創作碩士生(Master of Fine Arts)賀美蒨的畢業作品《我們在此相遇》(英文名:We Are Coming Across)5月6日在派拉蒙劇院(the Paramount Center)首次公映,大獲好評。

《我們在此相遇》是一部詩意型個人紀錄片,通過如詩的語言和畫面,展開了導演在少年時代見證中共迫害法輪功的回憶。這一敘事線索以波士頓公園為背景,交織著迫害倖存者吳碧雲和波士頓學員史蒂夫•蘭茜歐尼的感人故事,最終以國際社會正義行動將敘事推向高潮,引發人們對於探索真理和傳播真相的思索。

《我們在此相遇》獲得「葛麗絲公主社會正義紀錄片獎」提名,並獲得「萊利社會正義紀錄片」基金。影片時長63分38秒。

《我們在此相遇》導演賀美蒨(左)和主角之一,受迫害倖存者吳碧雲合影。(秦川/大紀元)

導演賀美蒨表示,這部作品的素材經過了五、六年時間的累積。因為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異常殘酷,自己也有很多親身經歷。要跳出個人感情的因素,客觀平靜的面對這樣的現實,以一個導演的角度,很好的表現這一題材,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開始的時候,因為太過沉重,她甚至無法開口和別人談這個題材。影片製作的過程,也是她逐漸成熟的過程。慢慢地,她可以平靜、理性地看待這場迫害,並從一個傳媒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其更深、更廣的內涵。

影片的音樂很美,賀美蒨表示自己從小接受音樂教育,對音樂的感覺比較敏銳。經常會有音樂出現在腦海裡,她就會把它們記下來,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藝術創作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是藝術創作領域的最高學位,與博士同級。賀美蒨的指導委員會主席約翰‧簡維托(John Gianvito)教授是美國著名政治性題材紀錄片導演。他因為在德國參加國際電影節,沒能出席當日的電影公映。據賀美蒨介紹,簡維托教授鼓勵她一定要讓更多人看到這部影片,並希望她能夠成為一個越來越成熟的紀錄片導演。

《我們在此相遇》導演賀美蒨(左)和主要指導教授之一Julie Gustafson合影。(秦川/大紀元)

賀美蒨的主要指導教授之一朱莉‧古斯塔夫森(Julie Gustafson)為學生的作品感到自豪,她坦率地表示,在影片製作的過程中,她最擔心的是學生個人的人身安全,同時也非常欽佩學生的勇氣與才華。她說:「Mei(美蒨)為這部作品放入很多心力。她將自己的音樂與記者的才華展現出來,帶給作品非常詩意的獨特韻味,令人很感動。」

古斯塔夫森教授表示一開始並不理解賀美蒨的想法,但是當她解釋清楚並拿回主人公的錄像後,每個教授都希望能夠幫到她。愛默生學院研究生部主任馬克‧菲爾茲(Marc Fields)教授還幫助賀美蒨申請到「萊利社會正義紀錄片」基金。

公映結束後,許多觀眾意猶未盡,長久不願離去,圍著導演分享他們的心得。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表示,這是一部可以改變現狀的有力作品,他希望在電影公開發行後可以買一份,自己多看幾遍,也給家人朋友看。他說雖然中共試圖掩蓋對法輪功迫害的真相,但是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真相。他的妻子曾經在一所腫瘤醫院工作,半夜值班的時候,知道有人把法輪功學員以精神不正常的名義帶來「治療」。他說自己當時就心生疑惑,為什麼會把所謂精神不正常的法輪功學員帶到腫瘤醫院。出國以後,他了解到更多迫害的黑幕,他的妻子也因為對迫害反感而辭去醫院的職位。他義憤填膺地說:「一個人被打倒了,十個人會站起來;十個人被打倒了,一百個人會站起來。人們明白真相以後,會選擇站在公平與正義的一邊,共同制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的。雖然我決定回中國,雖然我也會害怕,但是我要站在正義一邊,我要告訴人們真相,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繼續下去。」◇

相關新聞
飛虎隊紀錄片  102年初首映
台飛虎隊紀錄片24日國史館首映
林來瘋紀錄片首映  大受歡迎
無懼中宣部封殺 揭馬三家酷刑紀錄片香港首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