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雜誌:中共一定會倒台

海寧

人氣 230

【大紀元2014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近日《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副主編艾薩克•菲舍(Isaac Stone Fish)撰文,認為通過和蘇聯共產黨以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PRI)對比,中共垮台只是遲早的事情。

文章說,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存,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不管中共幾年還是幾十年後垮台,其敗象已現。其一,中共在實行把經濟推向可持續性軌道的改革上步履蹣跚。其二,習近平在針對中共高幹的反腐敗鬥爭中泥潭深陷,人們不禁質疑中共是否還有自治的能力。最後,中國百姓思想越來越活躍。他們對污染、言論自由及中國同鄰邦(特別是日本)的關係越來越關心。

在中共竊取中國政權65週年之際,需要強調的是:中共和中國是兩回事;中國在中共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菲舍認為,蘇共曾是中共最好的前車之鑑。現在蘇共已經煙消雲散,其黨魁列寧、斯大林和勃烈日涅夫都登上了惡人榜。蘇聯在解體前夜是一個帝國,在和美國的軍備競賽以及10年的阿富汗戰爭泥潭中疲於奔命。當時的蘇聯貧困肆虐,國際旅行受到限制,莫斯科的計劃經濟導致國內產品質量惡劣,但進口貨又稀缺。

墨西哥革命制度黨也許更能說明中共垮台的必然性。革命製度黨在1929年到2000年之間統治墨西哥。在其治下,墨西哥成為20世紀裡一黨專政時間最長的國家。雖然中共和革命製度黨在結構和意識形態上大相徑庭,但它們的經歷和其處境都有驚人的共通之處。比如,墨西哥和中國都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在革命製度黨下台前的十幾年間,儘管有1990年代中期的經濟危機,墨西哥經濟一直在增長。中國也是這樣。

1976年毛澤東死後,中共大多數時候實行謹慎的威權主義制度。這和墨西哥革命製度黨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做法更接近。1990年代,墨西哥在總統卡洛斯剛剛下台後就開展了針對其兄弟的反腐敗調查,不但暴露了驚人的腐敗,也曝光了墨西哥精英階級的分裂。

但是中共仍然沉溺於自己同蘇聯的對比中。中共根據2012年的一本書製作了一部六集紀錄片稱作《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最近在幾十次政治會議上放映。

但前墨西哥駐中國大使古阿哈多(Jorge Guajardo)認為,中共痴迷於同蘇共對比,其實選錯了對象。他從2007年到2013年常駐中國。他告訴《外交政策》雜誌,他住在中國,感覺到跟生活在革命製度黨治下的墨西哥沒什麼不同。

古阿哈多還記得200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60週年時觀看在北京長安街上舉行的慶祝活動。活動意在宣揚中共政權的長壽和合法性。其中有1萬名軍人參與的閱兵式,期間中共當時的黨魁胡錦濤大喊「共產黨萬歲」。中共對自己能夠永遠把持政權的自信立刻讓古阿哈多想起了革命制度黨。他說,過去墨西哥人也相信革命制度黨將會永遠統治墨西哥。1995年,古阿哈多加入了革命制度黨的反對派國家行動黨,後者在2000年上台執政。

很多人相信中共即中國,中國即中共。這讓古阿哈多想起了十幾年前墨西哥和革命制度黨密不可分的時候。目前供職於一家華盛頓諮詢公司的古阿哈多還注意到了其它的相似之處。2008年,民眾對中共處理四川大地震的不滿催化了公民社會的成長;而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把革命制度黨的腐敗、缺乏透明度和效率低下暴露無遺。革命制度黨在反腐敗中抓「大魚」。而習近平則說要「老虎蒼蠅一起打」。

古阿哈多說,在革命制度黨下台之前,一直到1990年代,加入反對黨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會被人看作一個找不到真正工作的失敗者。現在中國也是同樣。

古阿哈多回憶起2008年與現任墨西哥總統涅托(Enrique Peña Nieto)一起會見一名中共負責拉丁美洲事物的官員,當時涅托還是該國墨西哥州的州長。中共官員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革命制度黨會下台?涅托回答說是因為系統性的厭倦:因為一黨獨大,因此在任何問題上都受到責備。

當然,革命制度黨和中共以及其經歷皆有很多明顯的不同之處。中國有13億人口,墨西哥只有1.2億。墨西哥在革命制度黨治下仍有總統選舉(雖然可能舞弊),但中國沒有。相信中共可以從革命制度黨的經歷中學到教訓在中國絕不是主流觀點。

今年1月,中共黨刊《求是》雜誌刊登了一篇有關反腐敗運動的文章,總結了從蘇聯獲得的經驗:「如果腐敗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群眾最終將不會認可執政黨的合法性。」 他們學到的教訓似乎是只要清除腐敗,就能保證人民忠於中共。

那從墨西哥能學到什麼教訓呢?古阿哈多說,他想告訴習近平停止反腐敗。中共的體制就是建立在腐敗之上,中共應當承認這一點。但最大的教訓是,任何政黨最終都會丟掉政權。古阿哈多說,以前從沒有人認為墨西哥和革命制度黨能分開,但最終還是發生了。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BBC:中共領導層發佈文件警告腐敗
林牧晨:腐敗罪惡的中共政權已經很虛弱
紐時:谷俊山「供出後台」 更多軍隊大佬或下馬
美聯社:習近平需高級將領表態支持不尋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