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鳳臨舊金山報導)4月17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開普勒天文望遠鏡首次發現了一顆適宜居住的類地行星。這顆尚未命名的行星所在的星系Kepler-186距離地球大約500光年,行星表面為固態岩石,而且還可能有液態水。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外太空探索過程中發現的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類地行星。
Kepler-186星系的類地行星不僅大小和地球差不多,只比地球大約10%,而且與 所在星系恆星的距離也與地球匹配,其公轉週期為130天。這顆行星是該星系中5顆行星中距離恆星最遠的一顆,與恆星的距離不遠也不近,正是適合液態水存在的區間。
在過去20多年的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過程中,世界天文學家發現的行星中,許多是氣態行星,比木星還要大,有少數則比水星還小。新發現的這顆行星「與眾不同」的是,它是首顆被發現的不僅大小與地球類似、而且可能適宜居住的地外行星。
這一新發現是NASA所屬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又一功勞。5年前發射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經在外太陽系發現了超過1,700顆行星的蹤跡。儘管1年前望遠鏡的導向系統出現故障,但仍然不斷有新的發現。
本次發現者,是由來自航空航天局位於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阿麥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和SETI研究所、以及其它十幾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組成的星際探索團隊,他們從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傳回地球的數據中,發現並確定了這顆類地行星。
現年40歲的SETI博士後物理學家昆塔那(Elisa V. Quintana)是該團隊的主帥,在阿默斯研究中心聚集的科學家們,他們對來自開普勒望遠鏡的數據流不斷進行分析,以期發現更多的地外行星。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馬爾西(Geoffrey Marcy)是開普勒團隊成員之一,長時間致力於地外行星的搜索,他認為,昆塔那團隊的成果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馬爾西稱,「這是目前發現最適宜居住的地外行星,他們的結果絕對的可靠。」
有關該發現的一篇報告,刊登在4月17日初步的《科學》雜誌上。
昆塔那稱,這顆尚未命名的行星只比地球大不到10%,星系中心的恆星是一顆M類紅矮星,相對太陽溫度低一些。昆塔那表示,銀河系中有至少70%的恆星是同類的紅矮星,比較常見。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是高靈敏的光學望遠鏡,通過不斷觀察較暗星體掠過恆星時導致亮度的週期性的微小改變,從而可以確定行星的存在。這是目前科學家們發現行星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