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1989年4月15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成了「六四」事件的導火索。當天,胡耀邦逝世後中共先發簡歷後發訃告,整個訃告播發過程一波三折。
胡耀邦逝世 中共先發簡歷後發訃告
中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前台長楊正泉所著《新聞背後的故事》中,披露胡耀邦逝世後,由於當時的歷史情況,訃告的播出曾一波三折。
胡耀邦於1989年4月15日上午逝世。當日上午11點,時任廣播電影電視部部長艾知生召集緊急會議,佈置對胡耀邦逝世的宣傳問題。艾知生說,新華社今天趕發消息,訃告晚上播出。拿到消息後,甚麼時候廣播要請示。胡耀邦治喪按照長期擔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規格處理。
當日12點20分,新華社即向境外發了胡耀邦逝世的簡訊,香港傳媒於13點20分刊播,但是,此稿未對內發。
中央電台考慮對內發稿不應該晚於對外,於14點零4分對內播出了新華社向境外發的胡耀邦去世的80個字簡訊,後面播放了1分17秒的哀樂(在簡訊後頭播出哀樂過去沒有過)。首播連續播出兩遍,15點又播出一遍,無哀樂,後在16點、17點又安排了播出。
艾知生知道中央電台播出了簡訊後說,播就播了,不要聲張,以後就不要再播了。
13點47分新華社先發了「胡耀邦同志簡歷」。15點10分,中央電台召集部主任會議,就播出安排明確幾點,其中包括:爭取在18點半《全國聯播》中播出訃告和1分17秒的哀樂,如果訃告來不了,要上簡訊和哀樂;訃告之後不播出文藝節目等。但直到17點新華社仍未發出訃告稿。
為此,中央電台為聯播節目設計了幾種預案:一、先播簡訊、哀樂;二、訃告稿隨來隨播,用「剛剛收到的消息」;三、除安排直播聯播節目的兩名播音員以外,增加一名播音員(方明)待命,準備隨時播出訃告。
正是出於這種情況,當日中央電台《全國聯播》節目出現了奇特的安排:18點半先播出了胡耀邦逝世的簡訊,哀樂,在播出了兩條其他新聞後,18點38分又以「剛剛收到的消息」播出了胡耀邦逝世的訃告(收到稿子是18點32分),但在訃告後就不好再放哀樂了。在同一節目中播出了兩次內容不同、規格不同的消息和訃告。這種發佈的不統一和中央電台播出安排的混亂,使聽眾感到莫名其妙。
胡耀邦逝世引發六四民主運動
胡耀邦在中共黨內以思想開明著稱,1982年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主導中國八十年代改革進程。1987年鄧小平等中共大佬以「反自由化」不力等罪名逼迫胡耀邦辭職下台。
在1989年4月8日中共政治局會議上,胡耀邦心臟病突發,一星期後的4月15日去世,終年74歲。當時大陸通貨膨脹、工人大批失業、官倒與貪污腐敗嚴重,胡耀邦開放清廉、務實親民的形象更顯突出。胡耀邦的猝死引發民眾大規模悼念,北京大學生紛紛出來借悼念胡耀邦,表達對中共的不滿。北京大學出現「英靈永存」、「不該死的死了,該死的卻沒有死」等橫幅標語。
天安門廣場舉辦的悼念胡耀邦活動迅速演變成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主運動。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的民主運動遭到中共軍隊的血腥鎮壓,震驚中外,史稱「六四」大屠殺。
(責任編輯:肖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