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4月15日訊】李克強在博鰲的演講受到全球格外關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想知道中國將如何應對明顯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李克強的答案是,政府將不會採取強刺激來穩增長。這個答案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此前已有透露。事實上,不少人都認為李克強早該認識到這一點,而對他是否真有這樣的決心尚有很大疑問。不過,李克強在博鰲確實給了外界一個意外,那就是”滬港直通車”的決定。
這個決定,加上李克強並不令人信服的穩增長措施,事實上傳遞了非常令人不安的信息,那就是中國領導人雖然知道再用強刺激來穩增長很危險,卻並不知道該如何激發中國經濟的活力。因此,出於對經濟減速的恐懼,中國有可能做出蠢事,給全球經濟的穩定帶來嚴重威脅。
“滬港直通車”的決策,再一次反映了李克強不能理解或不願理解中國經濟面臨的真正挑戰。中國經濟存在許多嚴重失衡和扭曲,根本原因並非如李克強所願意相信的那樣,是沒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而是統治階層和政府自身的利益與社會多數人的利益發生了嚴重背離,整個市場遊戲的道德基礎和公平性因此被徹底顛覆。在這種情況下,自由貿易區也好,”滬港直通車”也好,不可能重建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而只是增加一點投機套利的機會。這樣的市場,當然不可能糾正積累多年的失衡和扭曲,尤其是不可能糾正中國政府收入比例奇高,而國民社會福利水平,卻遠低於國民收入水平相近甚至低很多的國家這種極不健康的格局。
“滬港直通車”的出台,還支持了這樣一種擔心,那就是中國決策者為了迴避和拖延政治風險很高的收入分配改革和複雜的社會改革,會選擇加速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來轉嫁危機。由於中國經濟規模和儲蓄規模超大,在幣值高估和資產價格存在嚴重泡沫的情況下,中國有可能借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從全球”大撈一把”,以支持中國經濟維持一定速度。即使失敗,中國權貴階層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利,並有更多機會在大船沉沒之前,帶著不義之財棄船而逃。
就在李克強博鰲演講前夕,《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發表文章,”中國開放資本賬戶應緩行”,公開向中國當局表達了一直不敢拿到檯面上來的憂慮。
文章在此時發表絕非偶然,沃爾夫顯然有比較可靠的理由相信,李克強正在非常認真地考慮加速開放資本賬戶。沃爾夫還知道,他要勸阻中國領導人,不僅會遭到反駁,而且會有幾分尷尬。中國人會說,難道不是你們西方人一直在勸我們開放資本賬戶的嗎?
翻譯成大白話,沃爾夫勸阻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理由主要有兩條,第一條,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不僅會增加自己的風險,還會對立足未穩的全球金融秩序帶來衝擊。第二條,中國的金融狀況,並不如當局聲稱的那麼穩定,因此,並不符合著名宏觀經濟學家斯坦利.費捨爾關於開放資本賬戶的第三個條件。
中國當局會不會接受沃爾夫的道理呢?當然不會。根據對中國人思維方式的理解,我猜想中國當局反駁沃爾夫的理由無非是這麼兩條:第一,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決策表明,在貨幣和金融政策上,大家都是自私的,因此,中國把自己的核心利益,也就是中共政權的穩定置於全球金融秩序的穩定之上,天經地義。第二,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中國聽從美國建議,搞了個四萬億投資計劃,救了美國,也救了世界,中國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今天中國金融問題多多,與此有相當的關係。現在美國和歐洲經濟企穩,輪到西方和世界幫中國度難關,情理上也沒有甚麼說不通。
沃爾夫反駁中國的理由並不難想像,那就是中國和美國不一樣,美國是民主國家,有糾錯能力,因此,中國和世界支持美國度過難關,對大家都有好處。中國是專制國家,轉嫁危機也救不了中共政權。但這樣的反駁顯然不可能上檯面,否則,不久前已經給習近平惹了麻煩的《金融時報》就要被當局掃地出門。
沃爾夫雖然不可能勸阻中國,但向世界發出警示,中國經濟減速將會帶來全球性威脅,顯示了他的職業精神和勇氣。不過,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沃爾夫對主張金融全球化最力的費捨爾卻缺少一點批評精神。97年,若不是費捨爾在香港的IMF年會上對資本主義瓦解中共專制過於樂觀,西方或許不至於收穫今天養虎遺患之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