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舉辦中國畫集萃:長江行旅

唐版《女史箴圖》將展出一個月

人氣 87

【大紀元2014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曹鶯飛倫敦報導)4月3日–8月31日 ,大英博物館舉辦一個名為「中國繪畫集萃:長江行旅」(Gems of Chinese painting: a voyage along the Yangzi River)的展覽,展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6世紀到19世紀的中國江南地區書畫及一些罕見的陶瓷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絲綢手繪畫唐摹本,這件稀世之寶將從6月5日到7月16日之間展出一個月的時間。

顧愷之《女史箴圖》東晉(大英博物館提供)

長江所貫穿的中國東南地區被稱為江南,是中國傳統上的魚米之鄉,一直是中國最繁榮和具有文化生產力的地區之一,產生了許多詩,書,畫的傑作,也是東晉著名書畫家顧愷之(約344-406)的故鄉。《女史箴圖》即由顧愷之根據西晉張華的《女史箴》所繪。

顧愷之《女史箴圖》的來歷

西晉惠帝司馬衷腦筋遲鈍、昏庸無能,其在荒年中的那句「沒有飯吃,為甚麼不吃肉粥呢?」在歷史上作為笑話被流傳下來,當時國家大權為其皇后賈南風獨攬,她濫殺無辜,誅滅異己,還挑選美男子進宮淫亂享樂,為世人所不恥,西晉著名文學家張華收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跡,以女史的口氣寫了宮廷規箴《女史箴》,用以勸誡和警示,被當時奉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流傳甚廣。

後來顧 愷之就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段為畫,《女史箴》原文十二節,所畫亦十二段,各段畫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故稱《女史箴圖》。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人物線條圓轉,後人稱之為「春蠶吐絲」,又叫「高古游絲描」,其用筆的功力,線條的質量,都是後人很難達到的。這幅畫將高水準的詩歌,書法和繪畫呈現在一起,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乾隆收藏之唐摹本《女史箴圖》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原作早已失傳,現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這幅作品,傳為唐代人所摹,僅剩九段,是留存下來的最早的一個版本,曾被乾隆帝所收藏和喜愛,乾隆帝給畫加了題跋,加了一幅他手畫的蘭花,在畫的末尾,添加了鄒一桂的畫。並在他當政的60年內,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加蓋上去蓋了37個收藏章以示所有權。

義和團期間,英國軍官克拉倫斯•約翰遜駐紮在北京的頤和園。1903年,克拉倫斯•約翰遜將這幅卷軸畫帶到大英博物館,原本是給上面的翡翠套環估價,當時,在大英博物館工作的歷史學家 西德尼•考爾文爵士(Sir Sidney Colvin)等工作人員意識到這幅畫的價值,便以25英鎊的價格將這幅畫買下。

六年之後 首次見光一個月

1910年,《女史箴圖》第一次在大英博物館向公眾展出,現在它是大英博物館最重要的藏品之一,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大英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博士介紹,這幅作品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在BBC與大英博物館製作的廣播節目《100件展品瞭解世界歷史》中,這幅作品名列第39位。

自從2008年後,《女史箴圖》沒有再對外展示,而是成為學術專家重點研究的對象。由於絲綢容易因見光受損的狀況,對這幅有著上千年歷史的作品,如何在不損傷這幅作品的情況下,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幅珍貴的原作,也是大英博物館一直在考慮的議題。

在停展6年 後,《女史箴圖》將於2014年6月5日到7月16日在「中國繪畫集萃:長江行旅」的展覽中展出一個月的時間。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大英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博士從2008年任職大英博物館以來,已經舉辦了3次中國書畫展覽。她說: 「每兩年我會策劃一次中國書畫展,將館藏中最好的作品拿出來展示。

這次的展覽有很多宋、清朝代的作品。展覽為免費;在大英博物館第91展室(Room 91); 開放時間:週六至週四10.00-17.30,週五10.00-20.30。

唐寅《西山草堂》明代(大英博物館提供)

匿名《牛》元朝(大英博物館提供)

項聖謨《秋林讀書》明代(大英博物館提供)

繪有中國南方山水的碟子,江西景德鎮,清朝康熙年間(大英博物館提供)

責任編輯: 李景行

相關新聞
散文:說中國畫境
八大山人名作拍出8400萬  史上最貴中國畫
中國畫探微(上)
中國畫探微(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