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18日專電)全球多國在南海與印度洋,連日海空搜尋馬來西亞航空失蹤客機未果,希望漸趨渺茫。美國學界認為,統計學此時可幫上大忙,不過搜尋行動必須建立可信的資料。
失蹤多日的馬航MH370客機航向何方,如今位在何處,成為本世紀至今最大的謎團。不過對專研數字,分析變項與評估機率的統計學者來說,找到失蹤客機的可能性,涉及大量資訊與數字分析。
統計學者在二戰期間透過建立模式,提高盟軍成功定位德國潛艇的機率,法航447客機也透過打撈公司米特倫(Metron)使用統計學傳統的貝氏理論(BayesianTheory),縮小搜尋範圍,短期內找到飛機殘骸。
貝氏理論引用於目標搜尋的基本概念是,如果馬航客機北向機率為5成,南向也為5成,隨著搜尋區域傳回的資料和雷達資訊,調整航向機率,建構客機可能位置的機率分布,提供搜尋行動參考。
統計學者畢雅里克(Carl Bialik)在著名數字網站538(FiveThirtyEight.com)指出,貝氏理論建構3度空間海域搜尋區域的機率架構,但馬航事件還包括飛機消失原因的第4度空間,如今各方判斷人為操作是主要因素,在吉隆坡附近海域的可能性就大為降低。
畢雅里克形容,這理論就像一般人選擇餐廳的方法,先觀察餐廳內是否高朋滿座,再於網上查看評等。米特倫公司2011年與法航合作,運用統計分析在6日內找到飛機殘骸,這也是海底尋寶的基本慨念。
不過米特倫資深分析師凱勒(Colleen Keller)指出,搜尋行動必須建立正確與完整的資料庫,如果紀錄品質欠佳,將難以建構搜尋模組,各方連日的努力也難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