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嘯餘波再起 核污染驚現大溫哥華

大海嘯3年後 福島核污染漂洋過海襲至卑詩 人類健康海洋生態受威脅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然溫哥華編譯報導)大溫菲沙河谷哈裡遜河(Harrison River)河口一帶,去年發現疑似日本福島海嘯的漂浮物,現已證實河域附近土壤含有核幅射污染物質。專家們近來發出警報,擔憂其對卑詩西海岸的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方外海發生的9.0級地震與海嘯,令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一系列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災害事件。2013年7月22日,在事故發生兩年後,東京方面表示,核電站內的放射性污水正洩漏流入太平洋。
  
一位日裔居民Aki Sano去年11月16日向西門菲沙大學提供了菲沙河和哈裡遜河口的基爾比省立公園(Kilby Provincial Park )的土壤樣本。他表示,在哈裡遜河口的河岸曾發現一些可疑的核幅污染物質。
  
卑詩當局也從基爾比省立公園採集了土壤樣本,發現含有銫(Cesium)134元素。另外,附近的三文魚和產卵的鮭魚也被分析出攜帶了輻射元素。這是日本災難之後,卑詩省境內首度發現這類核幅污染物質,也進一步證明了福島核洩漏已經波及到加拿大的海域和空氣中。
  
西門菲沙大學資源及環境管理學院副教授亞拉爾瓦(Jose Alava)對在土壤樣本中偵測出銫134元素,感到震驚。他認為,這意味著福島核洩漏並未得到完全控制,核幅污染可能經由海面或空中,橫越太平洋襲擊卑詩省。這是一個引人關注的國際問題。
  
據亞拉爾瓦表示,銫134元素幅射塵的半生命週期為2年,意味著兩年內幅射污染量值可減半。而它存在於環境中本身,就標示著福島核洩漏污染的持續。銫134元素對人類和海洋生物的危險更持久,它潛伏在食物鏈中的半生命週期為30年。專家們建立了一個模型,從觀察銫134元素對以捕魚為生的虎鯨產生的影響中,發現人類在食用海鮮後,所受到的影響是日本預計的十倍。
  
他介紹,近來聯邦削減了生態學者和非政府機構的開支,但加國是最應該加強對污染監管的國家。土壤樣本中銫134的含量很低,還不知道其確切的水平。專家們計劃從靠近溫哥華的本拿比山採集土壤樣本。
  
早前西門菲沙大學化學副教授斯塔若斯塔(Kris Starosta)曾經在溫哥華島外海水域的雨水和海藻中發現了碘(Iodine)131元素,碘131的半生命週期為8天。亞拉爾瓦說,銫134將可能造成哪些影響,還不得而知,不過預計可能對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造成傷害。

(責任編輯:何堅)◇

相關新聞
日本老農海嘯後受困家中 昨天被記者發現
海嘯後首次 日官員視察核電廠
日本海嘯垃圾2014年到達卑詩海岸
日本7.1餘震   海嘯警報解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