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特稿)現在若到311大震災災區宮城縣氣仙沼市,沿途可看到大卡車、水泥預拌車穿梭不停。那艘被海嘯沖上陸地的「第18共德丸」已被撤走,市公所職員說,附近將建台灣援建的市民福祉館。
氣仙沼市鹿折地區在2011年3月11日遭海嘯席捲又遭祝融侵襲,記者3月14日前往採訪時,見到如地獄般的景象。當年3月底隨著佛光山法師與信徒前往一所高中提供熱食賑災,法師特地到第18共德丸大船附近為亡魂超渡誦經。
今年2月底,記者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人員拜會氣仙沼市公所,察看台灣援建的市民福祉館建地。這塊地正是法師3年前誦經的地帶。大船約在4個月前被撤走。
現在311災區,原本遭海嘯席捲的殘破地區已變成一片遼闊土地,在塵土飛揚中看到彷彿金字塔底部的高台,這是以削山挖土來進行的土地架高工程,以避免再遭海嘯侵襲。
當地的「三陸新報」記者小松裕二指著地上排列整齊的布條說,那是吸水用的,因為大震過後,地層嚴重下陷導致積水。
氣仙沼市社會福祉事務所的(上白下田)山孝市說,台灣援建的市民福祉館複合式建築因工資飆漲、建材不足等問題,令原先的規畫稍做改變。
市民福祉館是1棟5層樓建築,1樓作為福祉館,2樓以上是低收入弱勢、身心障礙及老人優先的280戶公營住宅,預計今年底完成整地,2016年3月完工。
他說,現在以台灣援建的工程優先興建。不過,他也坦言,雖然市公所努力執行重建計畫,但工資飆漲、建材不足,導致工程開標作業耗時,重建進度落後。今後要面對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中央與地方可能出現人力排擠效應,這是他們該未雨綢繆的。
記者問他,何不學學台灣引進外籍勞工?他答說:「那我們日本人不就沒工作了。」
氣仙沼市長菅原茂表示,氣仙沼市逾1萬人還沒自己的房子住,農漁業才恢復6成,重建速度是慢了些。他為了告訴同仁不能對市民說:「做不到」,所以多處張貼他用毛筆寫的「別說做不到」標語。
興建災害公營住宅(復興住宅)原本用地的取得就困難,有日本媒體調查,岩手、宮城、福島這3縣地方自治體交屋給災民的住宅地或復興住宅約985戶,僅占總計畫的2.1%。
現在又因缺工、建材費飆漲等,發包工程不順。像是宮城縣仙台市販售的水泥每立方公尺約1萬3700日圓(約新台幣4000元),比311震災前漲了70.2%。震災前建築工資日薪約1萬4000日圓,現在幾乎倍增。
福島縣相馬市長立谷秀清也說,要建設災民住的復興住宅,面臨同樣的難題。
岩手縣「平田第6組合社區」的災民擔心地方預算被挪去用於奧運建設。佐佐木新治批評安倍內閣說:「什麼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在我來看是阿呆經濟學(ahonomics)」、「當有人喊出東京奧運申辦時,災民就知重建速度會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