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2月08日訊】二戰結束至今的近70年裡,德國朝野上下配合國際社會持續不斷的反思,清算希特勒及納粹分子在二戰期間,對猶太人實施的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犯下的反人類罪。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說:「世世代代的德國人,必須一而再的清楚表明,只要拿出勇氣,公民的勇氣,人人都可以確保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無法得逞。」並表示對二戰期間,納粹犯下的反人類罪,德國揹負著「永恆的責任」。
德國在反思納粹的罪行時,經過了由沉默迴避、反覆爭論到公開討論、深刻反思等不同的階段,最終在德國形成堅決抵制納粹思想的共識。儘管反思的過程,充滿波折和複雜,但德國政府及民間反思納粹暴力思想的力度之深,範圍之廣,時日之久,敢於承認納粹反人類罪行的罪惡,並敢於承擔這一歷史責任的巨大勇氣,受到國際社會的信賴和尊重。
1958年11月,德國建立了「追查納粹罪行總部」,開始對數以10萬計納粹分子的罪行案件,進行深入調查和清算。1994年,為防止納粹勢力的死灰復燃,德國議會通過了《反納粹與反刑事罪法》,該法明確規定:不准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嚴格禁止使用納粹標誌,即使是持「大屠殺否定論」的公開言論與行為也都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在德國領土上,沒有希特勒和納粹首要分子的墳墓及任何紀念物。
1995年,德國政府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了「恐怖之地」戰爭紀念館,1999年又在柏林修建了紀念六百萬遭到納粹大屠殺的猶太人受害者紀念碑林。所有這些紀念館,都旨在揭露希特勒和納粹分子的罪惡和暴行,所有這些紀念活動,德國政要必須參加出席。無論紀念碑,還是紀念活動,都是為了使人保持警惕,看似經濟強大文明的社會,都可以在一種暴力思想的控制下,迅速的蛻變成殺人的工具,野蠻的社會。
2004年1月26日,德國政府頒布了《柏林州學校法》,該法明文規定,學校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養學生具有堅決抵制納粹意識形態,抵制有其他有暴力統治傾向的政治學說。教育青少年一代,正視自己民族歷史上的污點,勇於承擔責任,已經成為德國社會的責任和共識。
德國在二戰後,持續不斷的反思,清算和抵制納粹思想的善政與行為,受到國際社會的讚許和尊重,同時也帶給世人很多參考和啟迪,尤其至今依然受到共產主義餘毒侵害的東歐國家。不久前,由於烏克蘭政權迫於俄羅斯的壓力,而擱置與歐盟的貿易協定,引發烏克蘭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活動,持續到今天為止(2月7號)已經是第78天,要求背離普世價值的親俄總統下台。
這場由烏政權拒絕簽署與歐盟的貿易協議引發的政治危機,烏克蘭民眾在大規模抗議中,為了抵制當今烏政權專制的作風,不僅宣佈象徵舊體制的列寧是土匪,是共產主義邪教頭領,而且也數次推倒列寧雕像,並高喊「趕走土匪」,並打出抗議橫幅「不要迫害,不要專政」。烏克蘭民心民生渴望回歸普世價值帶來的自由與和諧。這一強烈的去共願望,像是強大的精神支柱,支撐著烏克蘭民眾積極尋找解脫共產主義餘毒的方式。
為了擺脫近百年來,共產邪惡思想的侵蝕和毒害,烏國民眾在遭受了漫長的共產運動帶來的苦難,禁錮的痛苦與沉默後,受全球去共運動大潮的影響,也開始積極不斷的響應去共趨勢。在二零零七至二零零八年,烏克蘭共拆除了四百多個參與策劃大饑荒和政治迫害的共產主義政權領導人的紀念碑,對三千個以蘇共領導人命名的街道名稱重新命名。烏克蘭新版歷史教科書開始反思譴責共產黨極權暴政,烏克蘭民間也以影視作品的文藝形式,刻畫共產主義追隨者的濫施酷刑,崇尚告密,滅絕人倫等沒有人性的醜惡形象。
烏克蘭政權要想擺脫今日政治危機的混亂局面,惟有遵從普世價值,像德國政府反思清算納粹罪行一樣,勇敢的面對蘇共共產主義帶來的民族災難,正視蘇共對烏克蘭犯下的反人類罪,徹底拋棄共產主義餘毒思想,及舊體制的專政統治方式,方可還民心以安康,國家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