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中國新年的慶祝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一個是除夕,另外一個是初五。可在傳統老例中,重要程度最高的並非這兩日,初七才是最重要的一日,這一日被稱為「人日」,還有一些傳說與其相關。
人日,又稱「人辰」、「人勝節」、「人口日」、「人七日」等。魏晉南北朝以後,人日成為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但是現今很多傳統年俗都被遺忘,人日現今在中國大陸已經消亡,在日本還在流行。
人日的由來
漢朝的時候,人日融入年俗,正式定為正月初七,成為新年占卜的一部份。《占書》中記載,「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也就是說初七為佔人日。大概因為人是萬物之靈的緣故,佔人日在新歲占卜的日子中顯得更為重要,也漸漸地被突出。
魏晉以後,關於人日又有了新的說法,相傳女媧在這天用黃土造出了人,人類就以這一天為自己的生日,每到初七,就用紙剪出一串串的連體小人來祭祀造人之主,以求人丁興旺。
在民間傳說中,女媧被看成是創世神和始祖神,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能化生萬物,搏土造人和煉石補天。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造出雞,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豬,初五造牛,初六又造出馬,到了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模樣,造出了一個個小人來。就這樣,大地上很快佈滿了人類的蹤跡。為了人類的繁衍不息,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使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媒人,被後世遵奉為媒神之祖,也就是婚姻之神。那些結了婚而沒有兒女的,也紛紛向女媧求子,於是這位媒神又兼作了送子娘娘。後來女媧補天,拯救人類免於滅頂之災,成為人類的保護神。
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占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其日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之征」的說法。而且《占書》還說:正月初一晴,雞則繁育,陰雨則雞不繁。二日的天氣好壞兆狗,三日兆豬……以此類推,至正月初七,如果天晴,則表示人丁興旺。若恰巧在這一天有孕婦分娩則更為喜慶。清代乾隆皇帝認為自己於雍和宮出生,故每年人日都會到雍和宮瞻禮,據《清高宗御製詩集》記載:「來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
吃七寶羹
人類的繁衍至關重要,所以人們對「人日節」特別重視,這就形成了眾多節日活動。在江南一代,「人日」習俗是以七種菜做成羹作為節令食品。「羹」與「更」諧音,意味著更新之意。如果說元旦代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那麼「人日」就是代表人類生活的更新。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台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人日戴勝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勝是一種特殊頭飾,它的原始意義具有宗教性,屬於信仰服飾範疇。《山海經》中說:西王母蓬髮戴勝。人日婦女戴勝,稱為「人勝」。人勝起於晉代;南朝荊楚地區,人們在人日相互饋送華勝,即彩綢製作的花色頭飾。隋唐時期皇帝要賜王公大臣彩縷人勝,民間也多人日剪綵活動。唐人徐延壽《人日剪綵》詩說:「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妝戶,黏雞待餉人。擎來向夫婿,何處不如真。」人日剪綵人、彩燕,或貼於室內,或妝於頭飾。
剪綵人的目的,在於表示人們的一種精神更新的觀念,《荊楚歲時記》說:「剪綵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人日剪綵人張貼,事實上不僅是節日乞求人口繁衍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基於中國古代社會對人生命的看法。古人認為,人是有魂靈的,這種魂靈是要不斷地更新的。
人日登高
人日這一天,眾人還會結伴出遊登高,這應該是漫長的冬季過後最早的一次春遊,古時的文人雅士喜歡在人日登高時吟詩作畫。人日登高之俗一直到唐代還是十分流行。
晉人郭緣生《述征記》記載:曹魏時期,魏東平王為了人日登高觀賞,在壽張縣安仁山開鑿山頂,「刻銘於壁,文字猶在」。晉代人張望也在七日登高賦詩。人日登高似乎是文人春日出遊的雅事。南北朝以後,人日登高成為南北地域的通行習俗。唐代人日放假一日,登高之俗依然。喬侃《人日登高》詩云:「僕本多悲者,年來不悟春。登高一遊目,始覺柳條新。杜陵猶識漢,桃源不辨秦。暫若升雲霧,還似出囂塵。賴得煙霞氣,淹留攀桂人。」韓愈也有《人日城南登高》的詩作。
「人日」——人類的生日,感念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創造了人類,保護了人類,使得人類生生不息;這一天也在提醒人們好好做人,度過了歲末年初,新一年的勞動生活開始了。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