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採訪報導)一位中風後失去半邊身體活動能力的華裔女性,每天拖著不便的身軀,卻在積極幫助其他中風患者從疾病的創傷中恢復,而且一做就是12年。她的恆心和奉獻精神打動了無數人。她成立的Boroondara中風康樂會(Boroondara Stroke Support Group, BSSG)幫助很多中風患者和家屬渡過生活中的低潮,重拾歡笑和希望。在2014年澳洲國慶日,她被所在的Boroondara市政廳評選為年度榮譽市民(Citizen of the Year)。
68歲的鄭梁卿嬌(Jenny Cheng)在頒獎典禮上說,「作為一名中風倖存者,我知道中風後,我們大多數人只剩下之前一半的能力。我的角色就是為所有中風患者呼籲並尋求廣泛的支持,我相信,這個獎項能幫助我把中風的經歷和預防措施等資訊更好的傳達給社會。」
Boroondara市市長羅斯女士(Coral Ross)對鄭太的毅力和付出表示敬佩,「BSSG是澳洲這類團體中最活躍的組織之一,受到廣泛的認可和稱讚。」
BSSG的創始人鄭太的經歷十分曲折,21年前一場突來的疾病改寫了她的命運,但是她沒有消沉下去,後來她所做的一切展現了華裔女性的堅強、熱心和無私。
突如其來的災難
1993年的一天,48歲的鄭太正參加朋友的烤肉會。處於人生巔峰時期的她意氣風揚,她是一名中學老師,教學之餘,她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跳舞,烹飪,打網球,高爾夫….無所不能。她的生活中充滿了積極亮麗的色彩。
當天鄭太也準備好在網球場上一展身手,但因為天氣有些陰冷,她改變了想法。坐在游泳池邊,她一邊喝著葡萄酒,一邊跟朋友聊著天。一切毫無異常,這是一個愉快的聚會。
突然她感覺有什麼東西沿著臉滑下,同時有點頭暈。起先她沒有在意,以為喝多了。她想,我最好回去歇會兒,就往屋裡走。但這時她走路都有些踉踉蹌蹌,要扶住櫃子才能站穩。好不容易找到一張椅子坐下。坐在對面朋友注意到她的異常,關切的問, 「你還好嗎」?
「我沒事,就是喝多了,有點頭暈。」 鄭太回答道,發現自己說話有些困難。
「那我給你倒杯咖啡」,朋友安撫她說。其實身為護士的朋友已經心裡有數,她發現珍妮在不自覺的流眼淚,這是中風的早期症狀。她立刻給自己當醫生的丈夫打了電話。當時在這個聚會上一半的客人都是醫生,大家知道狀況後,馬上把她圍成一個圈,很快就做出了判斷。
「聚會是在機場附近一個偏僻的農場裡,救護車不太容易找到,朋友決定直接送我去醫院。當時車道上擠滿了車,我們直接衝到第一輛車,一路上直闖紅燈,飛馳到了醫院。醫生和護士已經在等我了。完全沒有耽擱,一切都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 鄭太回憶說。
醫生給鄭太做了腦掃瞄等檢查,發現她大腦裡的血管破裂了,腦子裡大出血,幸好一個小血栓止住了血,救了她一命,但也使她成為一個半癱瘓的人。
當鄭太從醫院裡醒過來,她發現自己身體左側失去了一切能力。這一部分身體就像是死掉了,甚至連翻身這樣簡單的動作都做不了。
「前後也就是半個小時,我的人生完全改寫了。從之前如此鮮活的生命變成一個殘疾人。」事隔多年之後,回憶起這段往事,鄭太依然感歎人世無常。
中風,這種惡性疾病在澳洲被列為第三大最常見的致死原因。根據德勤經濟咨詢機構(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2013年為澳洲中風基金會出具的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有49100名澳洲人患有中風,40%的患者在12個月內死亡。中風倖存者中67%留下殘疾,無法獨立進行日常起居;50%需要依靠照顧者生活。2012年中風在澳洲造成的總成本為50億元。
中風後的生活挑戰
人一旦患上中風,不管你曾經是誰都不重要了,這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人人平等的戰場,以後如何訓練好自己,戰勝病魔才是關鍵。
中風後的第一個月對鄭太來說是「恐怖」的,躺在床上不能動,她每2個小時就要呼叫護士幫她翻身,癱瘓的左半邊身體非常沉重,就像是一直要背負著一個沉甸甸的包裹一樣。
鄭太在醫院裡整整住了6個月。出院後還有新的挑戰等待著她。她不得不放棄熱愛的教師工作,她不能再從事過去的一切嗜好。她必須學會面對新的人生,一個殘疾人的人生。
開始幾年十分艱難,中風後的生活無論對倖存者還是家人都是很難過的一關。 「我的先生為我付出很多,以前他從不做飯,現在什麼都要做。他中午休息的時候還從公司趕回家給我準備三明治、壽司作午餐。他本來想辭掉工作一心一意照顧我,但我覺得如果這樣我就廢了。我還是要自己做點什麼。」
在整整8年的時間裡,鄭太漸漸學會了在枴杖的幫助下行走,用一隻手開車。「當我能重新開車的時候,就感覺自由多了。」隨著生活上漸漸的適應,她的心態也變得越來越積極樂觀,正能量在她心中不斷的積蓄。
成立Boroondara中風康樂會
「我想知道其他中風倖存者是如何生活的,所以在2002年我成立了 Boroondara中風康樂會(BSSG),我在報紙上打廣告,剛開始只有5個人,後來成員就漸漸多起來。」
康樂會在鄭太的帶動下,為成員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生活。鄭太的第一個項目是為成員找運動的場地。她十分相信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聯繫了當地的一家YMCA健身房,得到對方的大力支持。「他們專門給我們每個星期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還為我們配備了理療師。」
後來鄭太還為中風患者舉辦舞會。「正常人會跳1、2恰恰恰,我們動作很慢,只能跳1、2恰…我把音樂都改成適合中風患者的慢節奏。我以前跳舞時認識很多朋友,所以我一舉辦舞會,我這些健康的朋友們都會過來幫忙。」
康樂會還每週舉辦草地滾球活動;園藝組種植花草;木工組製作小桌子、板凳等簡單木工活。
珍妮的強項是協調組織能力。「這是我當教師時鍛煉的技能。我不需要親手干,主要是讓大家協調著做。當一個成員加入時,如果他曾經是園藝師,我會對他說,那你負責園藝組。有一位成員年輕時是運動健將,我就讓他負責帶領好草地滾球隊。」
康樂會時常會組織郊遊,大家一起外出吃飯,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關懷。
中風患者需要的遠遠不止是醫療,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十分重要。珍妮說,「有的男性成員沒有妻子,他們中風後沒人照顧,我就安排人去教他們做飯。總之,他們需要的一切事情,只要我能想到的,我都會幫助他們去做。」
在鄭太的帶動下,在12年裡,BSSG的成員人數從開始的9人增長到90多人。
華人中風康樂會的成立
隨著華人移民的不斷增多,鄭太注意到華人中風的老人存在語言障礙問題,他們比澳洲當地人更容易感到孤獨無助。
於是鄭太在2012年成立了「華人中風康樂會」,主要是幫助華人中風倖存者和照顧者提供社會交往和增進友誼的場所,讓倖存者快樂和健康,並在社區宣傳中風預防常識。
針對華人患者,鄭太特意安排了適合華人的活動,比如卡拉Ok,麻將,聊天園地,草地滾球等,活動得到了南番順慈善信託基金的慷慨贊助。
這個協會剛成立不到兩年,作為組織者,她要花費很多精力協調聯繫,尋找贊助。鄭太表示希望獲得社區的大力支持,有更多的義工參與。
「今年我68歲了,告訴你,其實什麼都不做待在家裡要容易多了。」
日前,維省中風協會、維省政府與扶輪社合作了一個新項目「中風後的生活」(The Life After Stroke),旨在幫助中風倖存者找到合適的工作,適應新生活,減少他們的抑鬱和失落感。該項目在去年10月舉行了第一次啟動會議,目前依然處於初期階段。
預防中風溫馨小提示
● 定期檢查——經常到家庭醫生那裡檢查膽固醇、血壓、血糖等指標。
● 勤做運動——每天至少半個小時的運動(視健康情況而定)
● 健康飲食
● 不要飲太多酒
● 不抽煙
● 救護車——叫救護車,不要自己去醫院。
(責任編輯: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