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22日專電)素溪冬季奧運女子個人花式滑冰比賽,尋求衛冕的上屆金牌得主南韓選手金妍兒,表演零失誤卻只獲銀牌,落寞神情成為媒體鏡頭捕捉焦點。
專家指出,調查顯示許多奧運銀牌得主,心情感受比獲得銅牌的選手更糟糕。
素溪冬奧女子個人花式滑冰的13日決賽中,23歲的金妍兒雖然表演零失誤,卻落後17歲的俄羅斯選手索尼科娃(Adelina Sotnikova)5.48分,只拿到銀牌。比賽結果不但引發爭議,還有超過百萬網友在change.org網站連署,要求調查。
沒能衛冕成功的金妍兒,各種失望、落寞與傷心的表情,在媒體鏡頭前一覽無遺。
對於奧運得獎選手反事實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擁有多年研究經驗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管理學院教授麥德維克(Victoria Medvec)指出,與奧運金牌擦身而過,銀牌得主可能需要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以較優雅的方式去面對,但失去金牌的失落感卻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麥德維克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指出,她與研究團隊曾經訪查過一位奧運銀牌得主,他在數十年之後還對沒能拿到金牌耿耿於懷,「如今他已經91歲了,對於失去金牌的各種想法,仍然記得清清楚楚」。
麥德維克分析,奧運銀牌得主非常容易陷入一種假設情境的想像,例如不斷想著自己如果再跑快些等等,或許金牌就到手了。
麥德維克在1995年發表名為「少即是多:奧運獎牌得主的反事實思考與滿足感」(When Less Is More: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Satisfaction Among Olympic Medalists)的調查研究報告中便指出,奧運銀牌獲獎選手常常會想著「只差一點,我應該要得金牌」,獲得銅牌的選手出現想法則是「只差一點,我可能什麼獎都沒拿上」,後者的這種想法讓他們對於得獎事實感到比較快樂。
運動選手心理諮商師金波(Aimee Kimball),如果是原本備受看好摘金有望的選手,應拿金牌最後卻沒能如願,一定覺得失望,「而對某些選手來說,得金牌是他們所代表國家舉國上下的期望,也是他們父母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