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今年將有7966只集合信託產品到期,規模超萬億,礦產類和房地產類信託違約都將一觸即發,銀行也難逃負面影響。即使中共政府救助也將事態進一步惡化,引發的道德風險將致金融動盪。
剛性兌付美夢將醒 高收益不再高枕無憂
1月27日,30億元的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全額兌付本金,第三年剩餘部份7.2%的利息不兌付,本金未損似乎對投資者來說已是萬幸。被傳聞能破除剛性兌付的這款產品最終平息風波,背後是山西政府、工商銀行、信託公司的全力拯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吉林信託再曝違約,至2月19日,「吉信‧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五期)」逾期,連續五期共8.727億元資金逾期未付。根據吉林信託此前發佈的公告,主要原因為融資方聯盛集團無法按期償款。
不斷增多的信託違約事件,令剛性兌付的潛規則漸破,投資者原來高收益低風險的美夢也不再高枕無憂。然而,信託公司要想打贏這場兌付保衛戰,並不容易。
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2月12日接受陸媒採訪時曾表示,大批銀行不負責,繁華時錦上添花,蕭條後落井下石。
據中信證券研究部金融產品組的統計,今年預計將有7966只集合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合計9071億元,結合利息支付等因素,今年信託需兌付的本息將近1萬億元。其中,風險較高的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託今年到期規模佔整體規模過半。
業內人士分析,一些信託公司出於規避監管層對房地產貸款的限制等因素,將部份實際投向為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計劃以工商企業類信託名義發行,使得今年實際到期的房地產信託占比遠高於統計數據。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更加劇了保衛兌付的難度,中信證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今年經濟下行利率上行的背景下,信託公司以往「借舊還新」的剛性兌付方式將受到很大制約,進而使撼動剛性兌付根基的概率顯著上升。
美銀(Bank of America)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煤礦信託最有可能發生違約。因為:煤礦價格在最近幾個季度急劇下跌;大部份煤礦信託的貸款方都是私人企業;這些企業大都來自資源大省,例如山西和內蒙古,這些省份嚴重依賴資源。與此相對,而地方融資平台則有政府兜底,在此之前他們都可以獲得再融資。美銀認為煤礦信託違約的時間點可能集中在4月、6月和7月。
「信託地雷」引爆致金融動盪
根據近年來各媒體的報導,最近一年違約風險較高的信託產品大概有12只,這些產品大都與礦產有關,尤其以涉及煤炭產業的比較集中。並且在今年房地產信託產品到期能否兌付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大陸某信託公司風險控制部門人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今年信託兌付違約風險特別大,公司現在已經加強對項目的監管力度。「公司目標是保兌付,就是保住名譽,資產管理規模排名都不重要了。並且各項目能駐點的,公司都派人去跟項目。其他的也加強巡視,瞭解項目情況。」
該人士強調,房地產信託的情況有可能更糟糕。「以往做項目時,只要抵押物充足就能做,但現在新項目幾乎不做了,房地產行業所面臨的形勢及風險狀況不妙,那些開發商都發話,今年樓市很危險。」
據《中國證券報》2月19日報導,某信託公司副總表示,現在很多信託公司已經將本年度的工作任務調整為保兌付,而不再是沖規模,「很多公司今年的經營目標都偏保守,大家都對今年的市場不太看好」。
原來大陸的一些急於擴張規模的信託公司在涉礦、涉地、涉房信託項目上十分激進,產生的惡果正浮出水面。某些信託公司前身是隸屬於各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的公司,或者隸屬於大型央企,原有中共體制內的「大干快上」作風左右公司的發展,而最主要的風險控制卻被漠視。
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信託公司要填補巨額虧空,就需要地方政府出手相救,同時也帶來了道德風險,勢必助長投資者的盲目樂觀心理,認為即使投資失敗也終歸會有人出手,這將導致事態進一步惡化。
野村證券預計2014年年內數萬億規模的理財產品到期,如果沒有中共政府援助,屆時還將出現更多違約的情況。除了信託公司和投資者,地方政府及銀行的損失也將增加,從而拖累整個經濟,引發金融系統的動盪。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