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普通中國人在以2007年以來從未見過的速度湧入股市。隨著他們試圖大賺一筆,有些人從存款賬戶取出錢來或兌現物業投資。在截至12月12日的一週之內,上海和深圳的投資者開設將近90萬個新股票交易帳號,是七年來最多的。但是泡沫破裂的風險高懸在他們的頭頂。
《紐約時報》12月30日報導說,北京銀行家匡清明今年秋天作出一個快速的投資決定。隨著中國一度繁榮的房地產市場飄向低迷,匡以40萬人民幣出售了他七年前購買的一套公寓。然後他將所得的一半直接投入到股市。
匡說:「幾乎我認識的每個人都在投資(股市),所以我認為我也應該投資。」他說:「指數今年一直在上升。」但是他自己的股票組合的表現基本上持平。
中國一直在掙扎應對放緩的經濟、下跌的房價和日益緊張的財政狀況。但是這個國家的股市一直在飆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像匡先生這樣的常規投資者。
在經過平淡無奇的幾年之後,上海基準股票指數今年以來攀昇了50%,11月份以來上升了31%。本月,上海指數超過3100點——這是五年來最高水平。
「繁榮」可能迅速解體
《紐約時報》報導說,雖然中共高層長期以來希望看到這個國家的股市反彈,但是目前的瘋狂帶有風險,可能給投資者造成嚴重損失。許多的交易是通過保證金,或使用借來的資金購買股票。所以如果情況惡化,「繁榮」可能更快的解體。
J資本研究公司共同創始人安妮•史蒂文森•楊說:「現在市場裡有這麼多槓桿,它真的容易變得很不穩定。」
12月19日,中國證監會說,它已經開始調查涉及18家公司股票的市場操縱行為。監管機構聲明說,它注意到新型的短期操縱,包括「哄抬股價」。
投資沒有選擇 股民像賭徒
《紐約時報》報導說,儘管中國股市以廣泛的內幕交易和其他操縱行為著稱,但是隨著上漲的早期跡象浮現,中國股市仍然吸引著投資者。
65歲的退休人士楊先生說:「每個人都想掙錢,所以它變得像賭博。」
「為甚麼即使當他們在輸錢的時候,賭徒依然繼續下注?」在北京某證券經紀公司裡,他一邊緊盯交易終端機閃爍的屏幕一邊問:「股票投資也是同樣。如果你輸錢了,你想要彌補損失。如果你掙錢了,你想要贏得更多。」
普通中國投資者願意容忍風險,部份原因是他們在管理積蓄方面沒有多少選擇。
儘管最近習近平當局承諾金融改革,情況仍然如此。比如,上個月開設的滬港通使得大陸投資者首次可以直接買賣香港股票。但是參與這個計劃只局限於最富有的大陸投資者,結果香港股票的實際交易量遠遠低於配額。
房市和理財產品失去吸引力
《紐約時報》報導說,其他流行的投資選擇看起來不太有吸引力。中國房地產市場不再像過去那樣是可靠的賭注。在最近幾個月,在所有被政府追蹤的70個大城市裡面,新屋價格下跌1-9%。
人們也似乎在將錢從所謂的理財產品比如餘額寶轉移到股市。
餘額寶是在2013年6月推出,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但是它的實際回報率從一月份的近7%下跌到4%。
26歲的深圳信息技術專業人士陳浩文說,「從9月份開始,我一點點的轉移我的錢,從理財產品和餘額寶轉移到股市。」
在最近幾個季度,管理基金資產首次下降,截至9月末下滑到5350億人民幣。在6月末,這個數字是5740億人民幣。
但是就像陳浩文和其他人發現的那樣,中國股市可能比貨幣市場資金遠遠更加不穩定。
「這是我第一次投資股市。」陳浩文說,他使用社交媒體追蹤市場分析和股票推薦。
陳浩文說:「我以前賣出一些股票並且賺到一些錢,但是現在,整體上我在虧錢。」
責任編輯:孫芸;覆核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