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1月05日訊】天下的父母都疼愛孩子,難免有時捨不得嚴加管教,而放縱他們為所欲為的結果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真正愛孩子,為了兒女好就不要溺愛孩子,管教孩子要嚴格不可放鬆。
本文列舉父母九種想法與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毀掉孩子的前途。
1.有求必應
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馬上滿足他,讓孩子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以後,只要父母沒有及時滿足他,那麼孩子就會大呼小叫,以哭鬧方式來獲取他想要的東西,如果父母再繼續遷就,將養成一位脾氣暴躁的孩子。
有一位「有求必應」的父母,反而讓孩子感受不到幸福。經過一番努力或等待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得來不易的幸福感不是隨手可得所能比的。
2.當孩子面罵髒話口出穢言
父母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說話的禮節,當孩子在場時更不可說髒話。其實,孩子會說髒話是經驗累積出來的,只要他們常聽髒話,有一天他會「出口成髒」而不是「出口成章」。
3.放任孩子看任何書刊與影片
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有好奇心,總喜歡看些新奇古怪的書刊與影片,身為家長要關心並引導他們去看有教育性的好書刊與影片。以免孩子的腦袋裡裝滿了不良思想,一輩子受其殘害。
4.怕指正孩子讓孩子感到挫折
孩子犯錯要指正,千萬不可怕他受挫折就得過且過。一個經不起指責的人到社會上工作時,他無法接受老闆與同事的批評,他的情緒掌控會不好,他會感到怎麼全世界的人都在與他作對。
5.孩子與人發生衝突,家長幫孩子據理力爭
孩子在學校與人發生口角導致受傷,無論心理或身體上的傷害,都要告訴孩子「兩爭必有一傷」,凡事要有寬大的心胸,得饒人處且饒人就不會釀成大禍使自己受到傷害。
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站在孩子一邊,幫孩子說話,當孩子闖了大禍以後,他還認為「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用大驚小怪!」
6. 沒養成孩子灑掃、應對、進退之生活習慣
要教導孩子餐桌禮儀,讓他跟父母長輩們一起用餐。席間讓孩子跟長輩請安問好與寒暄聊天,養成孩子生活禮節。
從小教孩子幫忙打掃、洗碗、收拾衣物,養成孩子勤勞好品德,否則孩子懶散慣了,不再願意分擔家務。
這些看似小事卻蘊含大道理,可從清朝大臣曾國藩寫給四位弟弟的家信中,清楚看到,信中一段:「弟弟們不愛收拾,不喜歡乾淨,比我還厲害,這是敗家的氣象。今後務必要細心收拾,就是一張紙、一根線或是竹頭、木屑,都要撿拾起來,為兒侄輩樹個榜樣。第一代人如果疏懶,第二代就會奢淫,那麼就會漸漸出現白天睡覺、晚上打牌、吃鴉片煙這些壞事!」
曾國藩寫信給弟弟時,四位弟弟早已成家,在地方上已更具名聲,但曾國藩希望弟弟不可忘了教導子侄基本做人道理,信中寫道:另外「不要讓子孫學壞樣子,至關重要啊!子侄除了讀書,還要教他們打掃房屋、抹桌椅、拾糞鋤草,這些都是好事,切不可以為這有損架子而不願去做。」
7.總拿孩子跟別人比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特長,別拿他跟別人比,別人會拉小提琴,也要家裡的兒女去學拉琴,結果孩子自己的天分可能被埋沒。
父母雖不是教育家也要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才能教育出最具專長的有用之才。
8.沒從小進行道德教育
管教孩子不是打罵孩子,而是跟他們說道理,告訴他們做人的基本原則要遵循「仁、義、禮、智、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從小就聽到這些教誨,長大後必定能成為一個人人尊敬的有為之士。
千萬別想,等他成年時再說,現在他不懂,隨他去。等他長大已定型,再去糾正為時已晚。
9.零用錢給太多
千萬別怕孩子沒得跟別人比,給他很多零用錢、不讓他自己幹活掙錢,也不教他節省,久而久之他無法了解父母的辛苦與勞累,他會認為,錢不用去賺自然就會有。**
責任編輯: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