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孩子犯錯不要急著罵 七個問題知是非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53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七個問題,聽聽他們的想法。可能問不到幾個問題,孩子就知道是非對錯了。

忠仁是個調皮的孩子,一天學校老師打電話,說他把班上的一個小朋友打傷了,要家長去學校一趟。聽到消息,忠仁的媽媽又急又氣。到了學校抓住兒子,劈頭蓋臉地訓斥道:「為甚麼你總是這麼不聽話,到處惹事生非?現在還學會打人啦⋯⋯」忠仁一臉憤怒,瞪著媽媽一聲沒吭。

經過老師跟其他同學瞭解後才知道,因為雙方有些爭執,那名同學便出手要打忠仁,忠仁剛好閃開,那個同學便摔倒在地,扭傷了手腕。被媽媽冤枉的忠仁好幾天沒有跟媽媽講話⋯⋯

專家稱,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家長在面對這些事情時要冷靜,不要馬上下結論。先試著問孩子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發生甚麼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家長碰到突發狀況時,會習慣性的馬上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這樣做有可能冤枉孩子。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不信任和抵觸情緒。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這時候也是在訓練他的敘述能力,讓他能清楚表達自己發生了甚麼事情。

第二個問題:「你的感覺如何?」

當孩子回憶並敘述事情經過時,他也能藉此去重新想事情怎麼發生的,這時候問第二個問題就能讓孩子抒發情緒。很多時候,孩子只是要把他們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心情就會好多了。當一個人情緒激動時,別人說甚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心情平靜下來後,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聽進意見,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說出自己的委屈。

第三個問題:「那你覺的甚麼辦法可以解決呢?」

這時不妨讓孩子動動腦筋,想各種方法,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幼稚的。這時候不論聽到甚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第四個問題:「這些方法會有怎樣的後果?」

這時孩子的情緒已漸漸平復,也說出了很可能是「瘋狂」的方法,家長適時再用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分析,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甚麼?

胖胖很喜歡吃西瓜,有一天學校中午的飯後水果是西瓜,吃飯的時候,很多同學盯著那個最大塊的西瓜看,他們狼吞虎嚥地吃完飯,立即飛奔過去都搶最大塊的西瓜。胖胖沒有搶到,很是生氣,還跟同學爭執起來。

媽媽問他打算怎麼辦時,他忿忿地嘟囔:「明天我一定要搶到最大的⋯⋯」
媽媽問:「今天搶到大西瓜的小朋友,你喜歡他嗎?」
「恨死他了,這麼貪心。」
「那如果你搶到大西瓜,別人會喜歡你嗎?」
「⋯⋯不會吧⋯⋯」
接著媽媽又問:「你搶到了一塊大西瓜,你能快樂多久?」
胖胖小聲說:「吃下去的時候會很快樂。」
「可是如果小朋友都不要跟你做朋友,你會快樂嗎?」⋯⋯

第五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瞭解後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

胖胖最終決定不去搶大西瓜吃,因為自己不想被小朋友認為是個「貪吃鬼」。

這時,有些孩子最終的選擇可能不是家長所期望的,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這樣就算他選擇錯誤,他也會從這個錯誤中學習到教訓。

第六個問題:「結果怎樣?事情是不是像你想的那樣呢?」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引導孩子去思考下次遇到同樣狀況該如何應對,並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與行為,並做出正確決定,也學著放手讓他承擔責任與後果。這樣練習了幾次,以後遇到問題孩子會去思考,並想出正確的解決方式。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甚麼?」

這個問題有兩層意思,一是關心,當孩子無法解決問題時,父母還是要給予協助、引導和啟發。二是,暗示他「這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但你有責任自己解決。」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一輩子的事,若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不能剝奪了孩子履行責任的機會。要讓孩子學習處理自己的事情,並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從而達到培養孩子責任感與負責的態度。這樣孩子才能養成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讚美是幫助孩子快樂、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轉變的一個法寶,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作為家長,不僅要讚美孩子,更要學會讚美自己。因為不認可自己的人,也很難得到別人包括孩子的認可。其實,讚美自己的過程,也是審視自己對於教育孩子的方式、心態是否恰當的一個自省、自勵的過程。
  • 如果您是來自中國的移民,正在為如何讓中小學齡的兒女在加拿大快速融入、並且快樂成長而傷腦筋,您不妨嘗試接納本地教育專才的建議,及時調整教育理念與方法。您可以對兒女說:「孩子,現在我們來到了加拿大,以往的一切都歸零,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起點。從現在起,我希望自己做一個每一件事情都與你一起面對的朋友……」
  • 美國幼兒教育專家莉蓮.凱茨研究發現,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越學越笨」。其實,讓他們變笨是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體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因為自信的孩子才會變聰明。
  •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就像一根細小的蘆管,你從這頭輸進去的如果是苦澀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是甘甜的蜜汁。」——赫伯特•斯賓塞
  • 現在的人,為人父母的可能都有一個感受,就是現在的孩子不好帶。我們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在言行、思想與問題的處理上,現在的孩子和過去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舉個例子說:
  • 興趣是打開孩子潛在能力的鑰匙。然而,有太多的父母以是否「有用」來評斷孩子的興趣,甚至將自己認為有用的興趣強加給孩子。你是否知道,此時你已經丟棄了打開孩子潛能寶庫的鑰匙嗎?
  • 善良教育是德國道德教育的特色之一。在經過了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反思之後, 德國人更是格外重視對其未來公民善良品質的培養。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然後有意識地將「同情弱者」、「寬容待人」、以及「反對暴力」列入教育內容之中。
  • 徜徉在大自然,可教可學的東西很多:植物學、動物學、文學、數學、音樂、物理、化學、體育……可以說,學校裡一大半的課程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學習,而且是探索、發現加創造,不是拿著課本死讀書。
  • 其實很多家長內心都接受正向教育理念,卻因為不懂得在行動上怎樣付諸實施而止於紙上談兵……
  • 目前就讀二年級的兒子,承接了表哥表姊們無數的繪本、故事書和CD,連年代久遠的錄音帶都整箱交接到他手上,因此我們家最不虞匱乏的就是這些課外讀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