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陸媒10月29日報導,為應對地方債危機,中共財政部可能會連續出台七個文件。10月28日,中共財政部已經出台文件,對今年12月31日尚未清償的地方債進行清理、甄別,並通過政府與民間資本合營的方式將部分債務轉化為企業債,借民間資本減緩政府的償債壓力。
中共欲將地方債部分償債壓力轉嫁給民間資本
陸媒《經濟參考報》10月29日報導,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共財政部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連續出台七個文件抑制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快速增長。
10月28日,中共財政部已經出台地方債清理、甄別方法的文件,被認為是這七個文件中的第一份。
該文件表示,要對截至今年12月31日尚未清償完畢的債務進行清理、甄別。
多名專家表示,文件的出台,反映出中國存量債務進入償債高峰,很多地方面臨大量到期債務需要償還的壓力。
文件強調,要通過政府部門與民間資本合營方式(PPP)把一些債務轉化為企業債務,實際就是吸引民間資本來減緩地方政府激增的償債壓力。
英媒:債務壓力構成中國經濟下行的拐點
英媒《金融時報》10月29日報導,中共政府過去5年來在財政支出上負債嚴重,政府、公司和家庭的負債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大幅增加至240%,相當於金融危機時的兩倍。
這些負債成為中國經濟的沉重負擔,中國大陸今年應還的利息就大約有1.7萬億美元,比印度去年的GDP總額(1.87萬億美元)稍低一點,高於韓國、墨西哥和印尼的GDP。
英媒報導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負債的增速。另外,因為中國利率提高(按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的估算,平均為7%),償債成本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其他債台高築的國家。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美國需求大幅減少,重創中國出口行業,迫使中共政府推出刺激項目。
在四萬億刺激政策下,新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橋樑和工業園在中國大陸各地出現。
陸媒《財新》雜誌報導稱,在2008年至2012年之間,中國建成了約9700平方公里的新市區,相當於約25個底特律。在某些地方,出現了每平方公里居民數量少於1000人的「鬼城」。
報導稱,地方政府借刺激政策大舉投資,地方債成為中國總債務中增長最快的部分。目前,未償債務帶來的風險日益成為削弱中國商業活力的主因。
報導認為,償債壓力會使企業受到影響。根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估算,如今有約32%的新增信貸被純粹用於償還現有債務的利息。償債也使消費者受連累,因為整體償債支出會消耗掉6800美元人均年GDP中的大約1290美元。地方政府作為主要投資主體也感受到了切膚之痛,中共財政部提議允許地方政府借新還舊可以說明這一點。
英媒報導,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惠譽認為,上述壓力加起來,構成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決定性的拐點。中國將告別平均增長率10.2%的階段,進入逐步放緩的信貸驅動增長階段。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