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文龍韓國報導)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決定,從明年開始再增2381個可以用於人名的漢字。屆時,韓國人用於取名的漢字將達8142個。這一數字遠超中國常用漢字的兩倍以上。
韓國大法院10月20日表示,最近將發布相關立法預告,新增2381個可以用於人名的漢字,供人們在出生登記或改名時使用,並將從2015年開始正式實施。這樣一來,可以用於人名的漢字將從原來的5761個增加到8142個。
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中國常用漢字的兩倍還多。據統計,中國常用漢字在3500個左右。當然,韓國人取名時用的漢字當中,有很多是不常用的。
以前,考慮到使用生僻漢字起名時,會在辦理各類登記手續等過程中帶來不便。因此,韓國禁止一些生僻漢字在取名時使用。隨著計算機系統的不斷發展和民眾的要求,韓國大法院每隔2至3年會增加一次可以用於人名的漢字字數,迄今為止已經增加到5761個。
中國漢字取名影響周邊國家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周邊不少國家有用漢字取名的歷史。據統計,在日本大約有2997個漢字可用於人名。韓國由於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影響至深,在取名時也普遍使用漢字,而且講究也挺多。
早在古代,高麗人只有貴族家庭的孩子才可用漢字取名,而且通常要配合生辰八字,並且特意去四書五經裡尋找「適合」的漢字。到了後來,普通百姓也開始允許使用漢字取名,漢字取名自此開始普及並流傳下來。
時至今日,韓國街頭還經常可以看到「哲學館」的招牌,不過這些地方不是研究哲學的,而是分析生辰八字的,順便也給人們一些起名的建議。韓國還有專門的「作名所」,主要負責起名。而且韓國人在用漢字取名時,仍然像古代取名一樣,不但要取漢字「名」,還要有漢字「號」。
韓國計劃2018年開始並行漢字教學
自從朝鮮世宗大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發明韓文以後,漢字在朝鮮半島逐漸被韓文(高麗文)代替。不過時至今日,韓國人仍然重視漢文化的教育和學習,韓國每年都要舉行「漢詩大賽」和「科舉考試」再現活動,參賽者都要以漢文並嚴格按照漢詩的要求用毛筆題寫漢詩,而且不少人的漢字書法也很有造詣。
韓國蓋洛普公司在今年「韓文節」(10月9日)前發表民調結果,根據韓國1004名成年人的問卷調查,在「不懂漢字是否會感到生活不便」的選項中,有54%的韓國人選擇「生活不便」。
從調查對象的年齡看,韓國人年齡越大越偏愛漢字。而且不少人認為「只有懂漢字才能充分表達原意」。
韓國教育部此前決定,從2018年開始,在韓國學校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教學。對此,有67%的韓國人表示贊成。**
責任編輯: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