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共央行在1月7日公佈數據稱,2013年11月份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增加了3,993億元。至此外匯占款已經連續3個月增加總額近萬億元,但同期的流動性緊張並未見緩解,大陸銀行間的「錢荒」或將成為常態。
外匯占款不斷增多 央行「放水」未解渴
中共央行網站1月7日公佈數據稱,2013年11月份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增加了3,993億元,較2013年10月份略有回落,創出年內次高水平。與此前金融機構口徑的統計數據比較,可以看出金融機構吸收的外匯全部賣給央行,意味著央行通過外匯占款方式釋放了接近4,000億元的資金。
並且,2013年9月份外匯占款數額出現比8月份驟增的跡象,9月外匯占款增加1,263.62億元;而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餘額較9月末也暴增4,495億元。2013年9~11月外匯占款總額已經近萬億元,2013年1~11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累計增加2.54萬億元,平均每月增加2,306億元。
雖然連續三個月通過外匯占款渠道釋放的流動性較多,並且央行也通過逆回購等操作向市場「放水」,但同期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卻比較緊張,同業拆借利率和回購利率環比均有所上升,並在2013年12月又掀起一個高潮,資金全線告急。
2013年12月23日至25日,銀行間市場短端回購利率一路飆升,7日和14日回購利率日內升幅均超過100個基點,央行儘管通過SLO工具向市場投放3,000億短期資金,市場資金飢渴症狀仍然明顯。
以歷史經驗看,外匯占款是觀察人民幣流動性是否充裕的重要指標,央行外匯占款高時,市場整體的流動性應較充裕。因此,這一數據從側面證明,去年底的流動性緊張更多是銀行體系的結構已被扭曲。
中共扭曲了銀行體系機構
外匯占款是一個國家的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對中國來說,由於中共制定的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被管制的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中共央行投入相應的人民幣資金,於是形成外匯占款。
目前,銀行間市場資金分佈格局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中共央行控制流動性「總閥門」,從總量角度供應流動性,其主要群體為銀行間市場的大型商業銀行;第二個層次,大型商業銀行為各類中小銀行及金融主體提供資金。
大型商業銀行擁有最多的存款資源,中小銀行紛紛介入同業拆借和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利用貸款成本優勢介入到理財市場,乃至做起了資金生意。
在中共扭曲了銀行資金結構的情況下,錢沒有通過銀行信貸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一系列加槓桿的金融運作後,變成了「錢生錢」的虛擬遊戲,在銀行業內空轉。這種空轉繼續下去,資金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就使實體經濟陷入困境。
「錢荒」或成常態
進入2014年,業內人士預計,跨境資金流動或將呈現更多變數。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溫彬此前表示,從整體來看,外匯占款整體的增量是要逐步收縮的,資金面並不樂觀。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再加上短期內外匯占款仍將持續處於高位,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仍會堅持縮緊的基調,央行並不會隨意注入流動性。7日公開市場操作就再度暫停,逆回購繼續缺席。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預計,貨幣政策在穩定增長和控制金融風險之間維持平衡,總體上將呈現偏緊態勢。在經濟的深層次矛盾沒有解決,尤其是房地產價格非理性上升和相關的信用擴張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之前,銀行間市場利率中位水平難以顯著回落。
業內一致的預期又會進一步加大市場的緊張情緒,資金拆出方不借,拆入方借不到,只能進一步推高市場利率,如此表現使大陸銀行間的「錢荒」將以常態維持。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