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現下中國經濟形勢相對2013年更加嚴峻,實體經濟低迷大陸各企業做起了和主業毫不相干的業務,甚至把錢投入到虛擬經濟中去買理財產品、炒樓等等。而外企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甚至有三分之一美國公司考慮把生產從中國移回本國。
不務正業實屬被逼無奈 難掩主業經營尷尬
中國經濟的不斷下滑令實體經濟陷入困境,而虛擬經濟繁榮,甚至有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的說法流傳。日前,中共財政部長王保安透露,中國GDP每增長1美元需投資5美元。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已經畸形發展,各種稅費負擔也壓垮了實體經濟。在23日的中共國務院會議上,李克強稱2014年面臨形勢依然嚴峻,要做好各項準備。
以產能過剩的鋼鐵行業為例,中國鋼鐵業2012年一季度出現十年來以來首次全行業虧損的消息,曾令市場為之震驚。然而,進入2013年,這樣的消息已令人見怪不怪。在2013年,鋼價跌回20年前,86家重點鋼企負債3萬億元,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如今煉鋼不如賣白菜。
現實的無奈導致鋼企「不務正業」,有的鋼企幹起了與主業風馬牛不相及的行當,釀酒、賣水、養豬、開發房地產,甚至購買理財產品。不過,儘管看上去一片熱鬧的場面,除了顯示出鋼鐵行業的慘淡,也極可能導致鋼鐵行業更加蕭條。
大陸上市公司正泰電器24日發佈公告稱,公司近期使用共計1.5億元的自有資金,分別購買了浙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去年12月15日,公司剛用2億元閒置募集資金購買了農行的理財產品。去年以來,正泰電器先後購買的理財產品達23筆。
自2012年中共證監會發佈新規允許上市公司用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就出現井噴的現象。不過,這一現象的背後難掩實體經濟的尷尬:主營業務不景氣,只能靠購買理財產品、政府補貼維持生計。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除了正泰電器,24日還有浩寧達、康力電梯等7家公司公告購買了8筆理財產品。而今年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市公司公告購買理財產品的已有331筆。去年全年購買理財產品的共有2134筆。
而2012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一共只有244筆。也就是說,2013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筆數達到了2012年的8.75倍,今年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超過了2012年全年的數量。
中共為難在華外企致其加緊逃離
中國經濟形勢嚴峻同樣對很多外國企業來講日子正變得越來越難過。部份原因是中國增長停滯成本上升,有才華的僱員越發難找,而工資水平卻不斷飆漲。
還有主要的原因則是由於中共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共政府一直在某些領域為難外國企業:它限制外國銀行和證券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封鎖包括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網站,而且現在這種趨勢正在蔓延。IBM、高通公司、葛蘭素史、蘋果公司等外企去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制和中共官媒的抨擊。今年三月中共將出台新法規,跨國公司很可能因此遭受更多攻擊。
一些企業由此正在離開,2013年,露華濃宣佈全部撤離中國市場,此後不久世界最大的化妝品企業歐萊雅也發表聲明將停止銷售旗下主要品牌卡尼爾。美國電商百思買、德國萬得城以及互聯網巨頭雅虎也悄然離去。去年英國食品零售商樂購決定不再單打獨鬥,轉而和一家國有企業建立合資公司。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刊文,通用總裁傑弗里-伊梅爾特表示,中國很大,但是那裏做事很難,其他地方同樣大,可並沒有那麼難。想留在中國,企業就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很多公司將不得不調整策略。
那些暫時留下來的企業日子也不好過。IBM剛剛宣佈中國區收入在2013年最後一個季度下跌了23%。法國人頭馬君度集團表示它的人頭馬干邑因中國需求下降,去年頭三季度銷量下跌了30%。美國快餐公司百盛集團宣稱去年中國區同店銷售量下跌了16%。
2014冬季達沃斯論壇於22日至25日在瑞士舉行。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做特別演講時表示,在美國主要的普查發現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在積極的考慮把他們的生產從中國移回美國。
卡梅倫稱,最近對中小企業的一次普查發現,10%的公司已經把他們過去外包海外的生產搬回來了,無論是食品還是時裝,還是汽車,各個行業裡都有這種新的趨勢,比如食品業從中國把他們的生產移回英國。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