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再拋大陸物業 中國富豪移民達64%

人氣 59

【大紀元2014年0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日前,李嘉誠出現2014年首個拋售大陸物業的動作,到目前為止,李氏家族已出售了價值超200億元的中國內地物業。業內人士認為,李嘉誠作為投資風向標,其頻拋物業正是對未來市場的判斷。

與李嘉誠拋售中國大陸物業相呼應,中國富豪也加快了移民海外的步伐。胡潤研究院16日公佈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富豪移民比例升高到64%,其中億萬富豪有1/3移民到國外。外媒估計,2013年困擾大陸經濟的地方債、錢荒、中共權貴把持經濟命脈、產能過剩和房地產問題,將會在2014年繼續構成困擾。

李嘉誠今年首個拋售大陸物業動作

據陸媒《經濟參考報》1月17日報導,日前,李嘉誠之子李澤楷繼父親賣出廣州、上海、南京三物業後,表示將出售旗下盈大地產。

據陸媒報導, 1月13日,電訊盈科公告證實,旗下全資附屬盈大地產就出售北京盈科中心股權正與獨立第三方處於深入磋商階段。電訊盈科表示,如果雙方達成協議,預期這項交易將構成一項非常重大出售項目。

據瞭解,去年2月,已傳出盈大地產有意以80億元高價出售。盈科中心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工人體育場北路甲2號,使館區附近。毗鄰兆龍飯店,周邊物業包括外交公寓,三里屯village,三里屯酒吧一條街等。項目包括寫字樓、商場、休閒美食及服務式公寓。

李嘉誠家族出售價值200億中國大陸物業

2013年,李嘉誠頻繁拋售中國大陸房產,頗引人注目。

2013年12月31日,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旗下A R A基金正出售南京新街口最繁華地段的國際金融中心大廈(IFC),據估計,該大廈估值約為30億元人民幣。

8月29日,「長和系」兩家公司長實、和黃雙雙發佈公告,將各自下屬公司分別持有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各50%股權出手,最終以26億元成交。

10月18日,和黃與長江實業再次出售位於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最終以11.55億美元、約70億元成為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寫字樓交易之一。

加上之前的三次拋售,短短5個月內,李氏家族就已出售了價值200億元的中國內地物業。

李嘉誠被認為投資風向標

此次李氏家族連續拋出的項目均為寫字樓等商業項目,有業內人士指出,李嘉誠作為投資風向標,總是能提前對未來市場進行預估,其選擇頻拋物業的做法,正是對未來市場的判斷。

2013年,大陸商業地產市場顯得火熱。隨著供應的急劇增加,供應過剩危機迅速膨脹,部份城市的空置率已遠遠超6%的國際警戒線。

以廣州為例,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顯示,廣州購物中心2013年整體空置率較2012年末提高了1.1個百分點,達到10.8%。

由於空置率高企,一些本打算開幕的購物中心只有暫緩開業。例如,位於廣州番禺區的日本永旺集團旗下清河永旺夢樂城,原計劃2013年秋天開業,如今宣佈延遲開業;位於珠江新城的高德置地「冬」廣場最早計劃2011年9月開業,但拖延多年至今仍無動靜。

盈石中國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底,中國20大城市商業地產總存量達到6,461萬平方米。而到2016年底時,三年新增供應量總計將接近3,500萬平方米,占目前總體存量的54%。寫字樓三年後的增量將超過5,800萬平方米,占目前存量的173%。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雲昌表示,由於城市綜合體集中了優質土地資源和大量資金,一旦過剩引發泡沫破裂,後果則不堪設想。

胡潤調查:中國富豪的移民比例高達64%

與李嘉誠從大陸撤離相呼應的,是中國大陸富豪加快了海外移民的步伐。

據法廣1月16日報導,胡潤研究院週四公佈最新調查,中國身價人民幣上千萬的富豪平均消費年減15%;富豪移民比例升高到64%,其中身價超過億元者已有1/3移民到國外。

報告顯示,中國總體富豪移民上升4個百分點至64%,主要原因是有1/3的億萬富翁都已移民,從而提高富豪們從中國出走的比例。

調查說,大多數中國富豪只拿外國的永久居留權,沒改國籍。選擇投資移民歐洲的富豪上升最多,但美國仍是首選。

房地產仍是富豪投資首選,達35%;股票居次,達22.8%。但億萬富豪投資藝術品和另類投資較多。投資黃金者則減少6%。然而,中國富豪不做慈善的比例再次上升,達40%。

美媒:2014年中國經濟或繼續被五大問題困擾

美媒《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13年12月27日的報導,將地方債、中共權貴把持經濟命脈、錢荒、產能過剩和高房價,列為或影響2014年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五大問題。

在中共2013年12月13日閉幕的經濟會議上,「防控債務風險」首次被單列為任務之一。中共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債務問題關聯到銀行業以及縣、市、省和中央,十分嚴重。

對於中國各層級政府的債務總額,2013年1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估計在25萬億元到30萬億元,約占GDP的60%左右,其中不包括社保體系資金的缺口。

而中共2013年12月30日公佈的地方債超過20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逾10萬億元。這表示,中共自己估算的總體債務佔據GDP的53.3%,處於國際的60%警戒線內。

對此,外界有不同的看法。德國《世界報》報導稱,德國德意志銀行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是依靠向企業發放巨額貸款所取得的,債務陷阱有可能在2014年引發一場席捲整個中國的金融危機。

比地方債更令人頭痛的是中共權貴太子黨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壟斷。去年,中共總理李克強設立的上海自貿區,因遭利益集團阻撓,被大打折扣。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認為,金融監管機構和該體系內的利益集團已經成為自貿區內金融改革的最大絆腳石。

「錢荒」在去年也成為中國大陸金融業的關鍵詞。

《法蘭克福匯報在線》2013年12月23日報導,中共央行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不願意讓銀行破產,但另一方面釋放流動性資金,可能會繼續推升大陸房地產泡沫。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金融業危機已經暴露無疑,大陸銀行業可能面臨破產威脅。

與地方債、流動性危機相呼應的則是中共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所造成的產能過剩。

2013年12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李揚研究員表示,據《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顯示,總資產中存貨占比激增,表明產能過剩問題非常嚴重。

產能過剩還導致銀行壞賬的上升,10月26日,中誠信國際發佈的《2013年中國銀行業主動評級及2014年中國銀行業信用展望》報告顯示,中國大陸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自2013年以來,呈持續上升趨勢,前三季度分別新增339億、67億和241億,新增不良總量達647億元,餘額達到5,63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7%,較上年末增加0.02%

而2013年,最擾動人心的莫過於房價的瘋狂上漲,《華爾街日報》認為,房地產將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變數:大規模的建設熱潮以及房價持續多年的兩位數漲幅,令購房成為許多中國人遙不可及的夢想,引發了有關房地產泡沫的擔憂。

此前,《華爾街日報》2013年10月9日,引述野村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中國經濟出現系統性金融危機和環境危機的風險都在上升。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已偏離軌道 經濟學家認為2014頹勢延續
中國房市資金外逃 各國打房戒備
中國經濟畸形發展 實體經濟已被掏空
外媒:地方和中央GDP巨大差異 增長放緩中共嚇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