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大陸停發逾一年多的新股IPO(首次公開募股)在2014年「隆重」登場,但新股發行「三高」(高股價,高市盈率,超高募資)問題再現,大陸股市無休無止的圈錢令股民深惡痛絕,中共證監會亦被質疑不作為,也顯示出大陸股市六大弊端。
IPO再啟引股市地震 「三高」依在
2013年11月30日,中共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宣佈IPO開閘。暫停14個月IPO,令投資者產生「新股抽血A股二級市場」的擔憂。
新年伊始,引各界熱議的IPO開閘終於到來。然而,令人預想不到的是,新的發行體制下,與IPO相伴而生的卻是高市盈率、老股套現、緊急暫緩、緊急措施等亂象。
所謂市場化發行卻事與願違,折戟的背後難掩改革不配套硬傷。尤其上週風雲突變,江蘇奧賽康藥業於網上申購前夕暫緩發行。究其原因,老股轉讓規模過大,以及新股「三高」(高股價、高市盈率、超高募資)問題再現,均顯新股市場化改革步履維艱。
發行市盈率高達67倍的奧賽康,原計劃在深圳創業板發行5,546.6萬股,其中新發股數為1,186.25萬股,控股股東南京奧賽康將轉讓老股4,360.35萬股。按72.99元人民幣/股發行價計算,本次IPO全部募資額約40億元,其中大股東轉讓套現31.8億元左右。主承銷商中金公司承銷費約3億元。
隨後,中共證監會表態新股發行市場化不代表放任自流,並於12日晚再推出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新規定:將對詢價、路演過程進行抽查,發現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路演推介過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書等公開信息以外的發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發行。
新股密集連發失利 暴露大陸股市六大弊端
1月13日,欲在深交所發行新股的五家公司公告稱,根據證監會最新的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的精神,暫緩新股發行或推遲刊登發行公告,此前預計的發行時間表也將調整。
瑞銀中國研究副主管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在13日舉行的瑞銀大中華研討會上表示,這輪新股改革對於現在抑制「三高」沒有任何幫助,並預計新股頻發將會在今年3月份對創業板形成巨大壓力。
大陸銀行間持續的錢荒也對股市產生影響,正當股市大失血的時候,有51家公司將在本月陸續發行新股,突然增加大量供給,這顯然會起到雪上加霜的不良後果。證券業人士稱,這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當大股東都想著從股市套現走人,這樣的市場讓投資人怎麼可能有信心。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新股發行機制改革最大的問題是避重就輕。中國新股發行改革依然沒有擺脫「利益分配」的指導思想,而並未以「準確定價」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所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新股「三高」的問題,奧賽康被叫停就是典型的定價失敗。證監會半夜出台新股發行的「補充規定」,實際也是為了補救剛剛開閘的IPO定價失敗。
大陸財經評論人士鈕文新表示大陸股市有六大弊端,第一,股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風險嚴重不對稱;第二,股市從發行的一瞬間就被高度投機的資本控制;第三,二級市場變成沒有價值股票的垃圾場,一只新股股價需要經歷若干年的洗禮才會逐漸正常;第四,中國資本定價嚴重扭曲,人們不知道發行價和開盤價誰是正常定價;第五,資本定價失真和大起大落,無法給予創業投資家、實業家以穩定的預期,無法激勵實業和創業的精神;第六,制度激勵了投機,導致市場投機盛行。
有大陸股民表示,證監會制定先交錢才能申購新股是不合理的霸王條款,成千上萬億的利息去向不明。中小投資者的股票大部套牢,先交錢必須割肉虧損賣股票,導致股市暴跌甚至崩盤;不割肉沒錢申購配號作廢,最後統歸莊家機構所有。證監會美其名曰,向二級市場長期持股者配售,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結果損失吃虧的還是中小投資者,證監會只為5%少數人服務,不管95%中小投資者死活。
此前,中共官媒宣稱諸多領域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其中包括財稅、金融、資本市場等專業性強的領域。中共當局深知改革難行,因此成立了中央改革領導小組,但仍難防止利益集團借改革之名阻礙改革推進。眼下諸多領域都有各自的利益集團,如果讓這些部門自己設立改革小組改自己,結果可能就是非但沒有改革相反卻是倒退。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