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桃李遍(滿)天下」,來比喻老師培育成材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在漢語裡「桃李」怎麼會結合成詞,而且產生這些意義呢?
桃樹、李樹在我國是司空見慣的樹木,它們開花、結果的時節,生長的環境非常相似。這樣一來,人們很容易把二者聯繫在一起。古人認為桃、李對人是很友善的,夏天能在樹蔭下乘涼,秋天能吃到甘美的漿果。
司馬遷在《史記》中讚美漢代的名將李廣,就引用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樹一向沉默無言,但是受它們花兒、果實的感召,所以人們會不期而往,樹下竟自踩出小路來。
春日桃李燦爛,賞心悅目;秋日碩果纍纍,清香可口,怎麼能不惹人喜愛呢?後人借此情景,來比喻栽培門生或荐舉賢士之眾。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唐代名將狄仁傑舉薦姚之崇等數十人,後來都成為一時名臣。於是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侯」。白居易詩云:「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劉禹錫亦有:「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的詩句。
筆者戲作七言律詩一首,供諸位讀者一粲:
老師桃李滿天下,兩樹枝椏盡是花。
桃李花紅紅白間,李桃花白白穿紗;
紅紅白白花無語,白白紅紅花有家;
花落花開花特色,花開花落滿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