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9月12日訊】外資撤離中國是2009年以來的大趨勢,中間雖然時有反覆,但作為趨勢卻無法改變。但令人在意的是《人民日報》屢屢刊登文章,一會兒稱「外資集體出逃純屬空穴來風」,一會兒又稱「部份外資撤離中國只是短暫調整,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外資撤離居然讓中共中央機關報連發數文「以正視聽」,讓人不免對中國官媒 的辯護要點很感興趣。
細讀之下,發現中國官方媒體辯護的要點有三:
*辯護要點1:外資並未大規模撤離*
論者判斷外資撤離的依據是6月份外匯占款減少。據央行公佈,中國6月外匯占款餘額27.38萬億元,環比5月減少 412.05億元,為年內首次負增長,有分析認為其中有外資撤離的跡象。
《人民日報》引「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部門」的分析,稱近期中國跨境資金淨流入趨緩是國際和國內、季節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預計下半年趨向基本平 衡。並強調說,外資部份撤離更多隻是短暫調整,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並引商務部數據稱,今年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同比下降17.31%,而實際 使用外資金額卻同比增長20.12%。
《人民日報》這篇辯護文章發表於8月22日。9月6日,《21紀經濟報導》發表 「外資集體撤退四大行:深諳中國銀行業風險」,提到9月3日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悉售建行約20億股H股,套現110多億港元。緊隨其後,中國四大行的外資戰略投資全部撤退。據Dealogic信 息,2002-2010年,美國銀行業收購了至少148億美元的中資銀行股份,獲利豐厚,在2009年至2013年出售中資銀行股份價值達373億美元。
我曾分析過,以2007年作為分水嶺,此前是外國產業資本投資占主導地位時期,此後則是金融資本投資主導時期。其背景或可參考 《上海證券報》9月10日文章數據:近10年來中國銀行業與實業企業之間的利潤差日趨嚴重,顯示了突出的經濟結構問題(即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 2013年半年報顯示:工農中建四大行佔據了上半年盈利最高的前4位,而盈利能力前10名上市公司中,銀行佔了3個,另外3個分別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 神華3家能源巨頭。
近兩年銀行業利潤與收入仍繼續增加,但影子銀行畸形發展、地方債務風險偏高,部份區域樓市泡沫破裂等,使得許多銀行出現關聯性經營風 險;而從銀行業與實業企業的利潤比例失衡來看,銀行業淨利潤佔據經濟體系中的規模或將 受到挑戰。這些表明,中國銀行業黃金時代已逝,外國銀行嗅出味道,撤退戰投正當其時。
*辯護要點2:中國利用外資仍有較大優勢*
這些辯護主要針對中國土地及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一導致外資撤退主因而發。土地成本之高實在無可辯護,《人民日報》就將要點放在勞力成本之上,稱儘管中國勞動 力成本逐漸提高,但是其素質也大幅提高,能夠承載附加值更高的加工工作。沿海地區對外資的吸引力雖然下降,但中西部地區的吸引力卻在上升。
問題在於這些「優勢」得要外資認可。
《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列舉了BCG報告,該報告比較了中美兩國勞動力成本,認為儘管勞動力成本在被調查行業中占 據的比例相對較低,但兩國間快速收窄的工資差距使其成為一個重要因素。以 美元計的中國工資預計將每年增長15%-20%,超過了中國的生產率增速。在考慮美國的生產率後,中國沿海地區與美國部份低成本的州之間曾經巨大的勞動力 成本差距預計到2015年將縮減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加之航運等物流成本及考慮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後,中國的成本優勢將變得很微小。
該報告還指出,事實證明中國內地勞動力成本並無多大優勢。華為報告其在內地省份招的碩士學歷工程師的成本只比深圳低10%。Kolcraft想要遷到湖 北,但最終發現成本只比沿海低5%-10%。無論如何,一個共識是,中國擁有無限的每天賺低於1美元的勞動力供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該報告還指出中國其它的不利因素,如知識產權風險,以及美國低價天然氣吸引製造業重回美國。
*辯護要點3:外資撤退是「做空中國」的國際陰謀*
近幾個月以來,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中國的信用評級,摩根大通、花旗和美資基金等國際資本均表示對中國經濟「看空」。本來,資本的本性是逐利,有利則來,無利則去。
但在中國官方看來,國際投資界一直存在「做空中國」的陰謀,自今年3月以來,是國際投行、評級機構與國際媒體「相互配合悄然醞釀第二輪『看空、做空』中國,中國恐將成為美國金融危機的買單者」。CCTV證券頻道首席策略評論員許一力9月9日在評論中乾脆將「熱錢隱秘撤出亞太」歸咎於美國「以美元為武器的全球性報復和收債的行為」。
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成了這輪做空中國的罪魁禍首。原因是查諾斯今年4月5日在香港一場投資者會議上用19頁的PPT向投資者解釋他為何看空、做空中國。
理由 是:唯GDP正使得中國經濟出現「殺雞取卵」的情況,產能過剩情況已經普遍存在於水泥、鋼鐵、汽車領域。前所未有的固定資產投資使其在GDP中占比居高不 下,這使單位投資回報率遞減,負債資產的折舊卻在增加。據說查諾斯的演講幾乎羅列了所有的中國經濟問題,包括過度投資、銀行信貸膨脹、 影子銀行、地方債、房地產泡沫、虛假城鎮化、貧富差距、腐敗蔓延等各方面。
最讓中國不爽的是,查諾斯還將判斷延伸至政治領域,稱:一旦中國經濟出現 問題,現有的利益集團就會「樹倒猢猻散」。有了查爾斯這個「政治判斷」,在中國政府眼中,「做空中國」鐵定是個天大的陰謀。
這些文章的作者彷彿都忘記了資本定律是「資本最聽利潤的話,哪裏有利哪安家」,似乎當初外資來中國不是為了逐利,是為了幫助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如今離去,不是它們在中國謀利空間變 小,而是在玩一個蓄謀已久的大陰謀。
綜上所述,我的判斷是:來自美歐等國的外資確實在加速撤離,新進的外資當中不少是中資在外如香港等地漂白後回流的資金。為了表示中國市場仍然具有吸引外資 的優勢,《人民日報》不惜親自披掛上陣。但從結果來看,與其說是達到了「釋疑解惑」的目的,不如說是給自己餵了一顆定心丸。
(最有趣的是,《人民日報以》的辯護文章還暴露了一個近幾年刻意隱藏的「死穴」,且等筆者下回分解。)
(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張頓)